%。但效能完全不次於馬克沁的重機槍,全部是中國人的作品。依照德國人的工業實力。在獲得圖紙後,他們可以在三個月內實現批次生產,唯一的問題是機載武器——德國槍械口徑是,但中國人已經將他們的制式口徑統一至了。
為此。程建國在駐德武官高明少校的陪同下去了法蘭克福,那裡有德軍一個航空訓練基地。程建國向德國同行講解了中國航空兵研究的編隊戰術,受到了德國同行的歡迎。內行更容易接受或者否定業務內的東西,德國人很快就明白,在航空兵領域,中國人已經走在了德國之前了,當德軍仍將飛機主要用於通訊和偵察時,中國同行卻將其用作了作戰——擊落對手的航空器和對地攻擊,尤其是後者引起了德國人極大的興趣。所以。程建國受到了極大的尊敬,他的行期被延遲了,當然取得了馮國璋的同意。總統有明確的表示,對於航空兵的一切東西,可以毫無保留地交給德國人。
歐戰正式爆發後,程建國和高明仍在法蘭克福,並未返回柏林與大隊會合。他們目睹了德國因戰爭爆發而呈現出的狂熱——到處是歡呼戰爭爆發的集會,到處是奔赴集結地的軍人。家屬在歡送他們的兒子、丈夫出征,國歌和歡呼聲不絕於耳。還有大量的鮮花被擲向列隊行進的軍人。
在航空基地不遠有一座橫跨萊茵河的鐵路橋,站在機場塔臺上即可清楚地看到透過鐵路橋的軍列,在8月7日那天,德軍右翼的強大攻擊集團已經按照施裡芬方案在佔領盧森堡鐵路樞紐後攻入了比利時,正在費力攻打擋住了德軍大隊前進的列日要塞。程建國等人得不到具體的戰況,但看到了透過萊茵河上鐵路橋的軍列呼嘯而過,那天至少透過了600列!這是程建國和高明計算的結果,他們對此極為震驚。當就此向陪同他們的德國總參謀部軍官詢問時,德國人毫無隱瞞,他們介紹了德國實施戰爭動員的基本方法,核心就是圍繞著鐵路進行的。可以這樣說,德國戰爭動員就是鐵路戰爭,所有的預備役人員到最近的鐵路站集中,在那裡領取個人裝具,被編組,然後登車向下一個集結地行進。就這樣,由連而營,由營而團,到最終集結地時,部隊就已經完成了編組。成為可以執行戰略任務的野戰大軍了。
德國人在戰爭爆發後表現出的動員能力令中國同行極為震驚!回到柏林準備返回中國的程建國跟總參動員部第一處徐樹錚上校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對德國人的動員水平讚歎不已。
留在柏林的徐樹錚對此印象更為深刻。他是畢業於日本陸士步兵科的科班生,錦州戰役時為段祺瑞秘書,1910年後經段祺瑞推薦進入總參,時任動員部一處處長,1911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13年底出任處長,軍銜升為上校。他對程建國說,德國人對我們很是友好,一些在我看來的絕密情報並不封鎖,預計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德軍從和平時期的70萬人左右將飆升超過200餘萬。這真是不可思議的速度,相比德國,我們的動員能力差的太多了。如果將國防軍人數翻上兩番,我們恐怕要搞三個月以上,而且還不考慮於武器的儲備狀況。徐樹錚坦承,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德國的組織能力。這背後是強大的工業基礎。原來還為國防軍四年來的進步所陶醉。看起來還是總統高明,我們距離歐洲一流軍隊的差距是巨大的!回去必須徹底研究我們的動員體系,抓緊追趕。
在程建國眼中。已經爆發的戰爭可以歸納為鐵路戰爭。鐵路已經成為軍事動員及部隊調動的主要依賴。程建國注意到了這一點,在8月7日那天,透過萊茵河上鐵路橋的軍列至少超過了600列。這是高明在塔臺上呆了兩個鐘頭後推算出的結果。具體的情況德國同行當然不會對中國人全盤托出。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從8月6日起,到8月12日,德國150萬野戰軍(大約40個軍)已經透過縱橫發達的鐵路網部署到位了。一個野戰軍需要多少列車呢?事後披露的資料是這樣的:軍官需要車皮170個,步兵965個。騎兵2960個,炮兵和輜重部隊1915個。一共6010個。它們被編組成為140列軍列。而它們的補給車隊大約還需要同樣數量的列車。在德國總參謀部鐵路局的精心編組下,每列軍列準時發車,準時透過交通樞紐,像一部準確無比的鐘表。科倫的霍亨佐倫橋。每十分鐘便透過一列軍車,沒有一點差池,顯示了德國人不可思議的高超的組織藝術。將日耳曼人一絲不苟的精準性格彰顯無遺。
當程建國提出這點時,徐樹錚完全贊同。他說了從德軍將領那裡聽來了的一則並不好笑的笑話。說德**事學院最優秀的畢業生都被分入了鐵路局,此鐵路局不是彼鐵路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