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坐在這裡討論確定了。我建議明遠對於參加這項工作的同志們進行專項嘉獎,並給與現金獎勵。”
第二,自己絕不出任大元帥一職,“這個,絕對不要再說了,我知道大部分老戰友的心情,但情況變了,我們即將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家,廢除終善是其主要特點,軍隊要適應這個變化。所以,軍銜制中不設大元帥一級了。這個軍銜,我不要,以後也不會有人要了。”
第三,活著的,不授元帥。在座的很多將帥為新中華的誕生立下了大功,註定是要寫入歷史的!西沽對八國聯軍的血戰,白嶺支隊在黑溝臺、沈旦堡的戰功,時俊、延冰指揮的德州戰役,大壽、熊勳、範德平、盛光等人指揮的錦州戰役,封國柱等人指揮的長沙、汀泗戰役,王明遠平定東南,藍心治、吳念向西南及西北的進軍,奠定了蒙山軍全國勝利基礎。而司徒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是優秀的總參謀長啊。還有宋晉國、連樹鵬等後勤戰線的元勳們,一樣是功勳卓著。授他們元帥該不該呢?完全應該,開國元勳嘛。但是,我還是不主張授他們元帥軍銜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奪取政權的勝利其實很渺小,後面的大仗、惡仗還很多!你們要相信,當十年後,二十年三十年後,再回頭看我們現在的功績,其實很渺小,不值一提。元帥軍銜給你們留著,等你們再建大功特別國戰的大功的後授予,那樣更有意義,更令人服氣。但這次還是要授一名元帥的,授給誰?我想你們不會忘記蒙山,不會忘記遙遠荒涼的唐努烏梁海,我應為,元帥軍銜應當追授給他。”
魯山!王明遠,寧時俊及程二虎的眼睛溼潤了,尤其是封國柱這個曾長時間擔任魯山副手的人,立即被濃烈的懷舊情緒所籠罩。魯山的戰功,才華以及對龍謙的忠誠都應列蒙山軍諸將之首,可惜天妒英才,在開國大典的同日陣亡於蒙古高原了。
“魯將軍山歿於國戰,授予元帥的理應是他。”司徒均站起來道,“我不能與魯將軍比,也不能與明遠諸位將軍比,元帥一職我擔不起,便是上將也高了。”
“司徒總長的話我同意一半。”寧時俊道,“我們誰都不能跟魯山比。司令考慮的很周到。但司徒總長不僅協助司令指揮全軍有大功,在創立軍校和軍隊正規化上也有大功。授予上將軍銜是必須的。如果總參謀長這個軍隊大腦都不授上將,其他人也沒幾個有資格接受此軍銜了。”
“好好,”方聲遠笑道,“兩位將軍的話很是。但是有一條,不少軍隊的高階將領出任政府要職,他們授不授軍銜呢?”
“這就是我要強調的第四點。凡是離開軍隊的,一律不授軍銜。”龍謙神情凝重,“比如鄧清華,他是老資格了。在蒙山就是參謀處主要負責人之一。在東北協助魯山打仗有戰功。但是現在他不幹軍隊了,就不評。誰也不敢預料以後,如果清華有朝一日回到軍隊,還是要給相應的軍銜的。唐朝初期大臣都是出將入相。文武皆備。所以才有盛唐朝氣蓬勃的氣象。我們為何不能學一學古人?我一直強調軍隊的高階將領要加強學習,不僅學軍事,更要學經濟民政嘛。”龍謙講道。
“總統。”洪粵誠站起來說,“北洋系不少將領投誠後擔任軍隊要職,論戰功他們怎麼跟蒙山軍諸將比?如果按照國防部制定的軍銜條例,他們跟蒙山軍同級將帥授予一樣的軍銜,會不會有不好的效果?”
龍謙看了看低下頭的宋教仁,“這個不需要爭論了。就按國防部的意見辦。我們不能回頭去追究過去,換一種思路,假如北洋系不投誠,就那麼打下去,要死多少人?損傷國家的多少元氣?這就是功勞嘛。要辣氣壯地宣傳這點。”龍謙想了想,“就是建國後,他們也是有功的,馮華甫在東北積極備戰練兵,曹仲珊在四川剿匪,都做的很好。曹錕寫信給我,願意帶兵入藏,氣勢很壯,精神可嘉!這就是資格嘛。”
評議會斷斷續續開了兩天半,主要研究了高階軍官的軍銜問題。決定授予王明遠、封國柱、司徒均、方時俊、葉延冰、石大壽六人上將軍銜。宋晉國、藍心治、胡宗玉、吳念、範德平、熊勳、程二虎、張作霖、馮國璋、曹錕、黎元洪、商鳳春、張玉林、遲春先十四人中將軍銜。
這就是開國授銜的一帥、六上將、十四中將。
再往下如杜三立、蔣存先、韓子英、瞿鴻翔、黃錦輝、貢開辰、張振明、蔣方震、張孝準、丁小富、閻樹林、侯招弟、蔡鍔、田書榜、梁華達、高虎子、郭海昌、薛曉才、李準、梁俊山、晉瑞功等21名師級軍官獲得少將軍銜。盧廣達、程建國、段興茂、閻進東、曲致庸、古小林、柴守業、王耀、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