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3 / 4)

小說:蒙山軍 作者:溜溜

了軍隊,甚至還有戰馬。

譚人鳳對宋教仁說,“看來第九鎮調武昌了。”

宋教仁點點頭,面色嚴峻。他現在算是認識到革命需要槍桿子了。如果能夠早一些認識到這點,或者大力做江南新軍的工作,或者下決心自建一軍,現在的情況要好的多。但是,建軍需要錢,從哪兒來錢呢?孫先生總是說有辦法,這兩年他東奔西走,越來越少拿到錢了

這個一手掀起滔天巨浪的龍謙,怎麼就積蓄瞭如此大的力量?望著渾濁的江流,宋教仁心潮起伏。

“鈍初莫要洩氣。”譚人鳳低聲說。“無論是文學社還是共進會,說起來都是我同盟會一脈。劉公、孫武他們在武昌新軍中頗有基礎,若是能借機起事,奪下三鎮,未必沒有與龍謙分庭抗禮的資本”

“第九鎮西調了”宋教仁嘆了口氣,“不是聽說第八鎮已經南下長沙了嗎?”。言外之意,譚人鳳的主意怕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事在人為。此時再不奮起,將來更沒有我們說話的餘地了。”

“看來你還是看好龍謙啊”

“山東打了好久了,每日都說大捷,卻不說德州拿下了沒有。如果袁世凱的大兵連個德州都拿不下。還有什麼可說的!”

“蒙山軍。蒙山軍”想到近年來與蒙山軍的恩怨,宋教仁更覺心下茫然。

“假如我們手裡有一支兵馬該多好啊!”宋教仁長嘆一口氣。

他倆是8月22日抵達武昌的,上岸就聽到一連串令他們瞠目結舌的訊息:奉天事變,蒙山軍關外大軍兵不刃血佔領奉天。第二十鎮瓦解;蔭昌在山東武定境內戰敗自殺。袁世凱進攻德州的部隊已經開始撤軍了;第八鎮長沙起義。載濤、張彪逃回武昌,蒙山軍放火燒城,百姓死傷逾萬

短短几天。局勢竟變化至此!

譚、宋倆人面面相覷,彼此臉上掩飾不住震驚!

毫無疑問,滿清完了!但我們怎麼辦?倆人彼此可以看懂對方的意思。

“先找到劉公再說。”譚人鳳拽了把宋教仁,匆匆離開了人潮湧動的碼頭。

當晚,譚、宋二人在俄租界找到了共進會總理劉公。很快,劉公找來了會內負責軍事工作的孫武。

劉、孫二人都是同盟會員,對譚、宋的到來很是高興,但隨即氣沮起來,當然是因為第八鎮回龍塘起義,導致共進會“損失”慘重。

“張彪諸人已回武昌,逃回來的軍隊不足五千人。雖說徐紹楨部已至武昌,但完蛋了,他們已經守不住武昌了。”孫武簡潔明瞭地介紹了兩湖局勢,話語之間至為蕭索。

“不必洩氣。不是黎元洪部隊裡還有我們大批的同志嗎?昔日趙聲在第九鎮任職時大力發展革命同志,至少可以肯定,第九鎮不會給韃子朝廷賣死命的!”宋教仁安慰孫武。

“問題已不是滿清了”孫武嘆氣。

很明顯,同盟會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與滿清了!當北方局勢鉅變,北洋軍慘敗於山東及關外兩個戰場,同盟會的敵人已經成了高歌猛進的蒙山軍!

“仲文(劉公字),此番我等回來,為得是抓住最後的機會大幹一場!”宋教仁對劉公說,“先不說第九鎮了,他們畢竟是客軍,黎宋卿的部隊能不能拉出來?如果黎元洪混成協能夠起義,加上第八鎮逃回武昌的官兵,我們手裡就有一支不俗的力量了,拿下武昌城,與龍謙談判!”

宋教仁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劉公去看孫武,孫武想了想,“如果要打二十一協的主意,那就必須聯合文學社的人。”

“聞聽黎元洪有黎菩薩之名,他會不會站過來?”宋教仁追問。

“難說。”孫武搖搖頭,他們這些人根本與新軍高層沒有交集,彼此的地位差太遠了。

“時間緊迫,我們得抓緊行動。不然南方壓過來,一切都晚了。”留了一把大鬍子的譚人鳳道,“原先你們兩派之間存在什麼不和,現在都不要提了!大家辛苦這麼多年,為的什麼?不把武漢三鎮控制在手,南面那位是不會理會我們的!儘管他在廣州對記者說的蠻好聽!鈍初的意見我完全同意,第八鎮在長沙潰散,二十一協一定兵無鬥志,將帥彷徨,此正是舉事良機也。這樣,我們分一下工,我來聯絡兩湖會黨,鈍初與二位聯絡新軍。你們看這麼做行不行?”

劉公問,“你們從日本來,孫先生是什麼意思?”

“別提他了!黃克強只是一味遷就,事情就壞在他們手裡了!”譚人鳳憤憤不平道,“我個人看來,中山本中國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