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了進攻,一面上報新的困難,一面研究破鐵絲網陣的辦法。工兵們緊急行動起來,製作大量的木板,但今天是用不上了。
袁世凱更覺惱怒,但也不好責怪曹錕。派下去的參謀們詳細報告了第三鎮的戰況,認為第三鎮已經盡力了,不是曹統制官不出力,實在是對手的陣地太複雜了。
袁世凱已經對曹錕失去了信心,他將希望寄託於李純和馮國璋身上。但根據情報,第六師在第三鎮南北兩翼展開的部隊並未調動,他們仍蹲在原來的地方。
袁世凱當然不知道他的計劃已被山東軍全盤掌握了。不然,以寧時俊、葉延冰缺乏指揮大軍作戰經驗的現狀,在曹錕的不計傷亡的猛攻下,說不定會將故城、吳橋兩個方向的守軍調至劉智廟方向來。
吳佩孚十一標未參加8月12日第三鎮對山東軍十六旅的進攻。連續兩天的血戰,讓第三鎮這個最強的步標失去了進攻能力。反覆檢點傷亡名冊,讓愛兵如子的吳佩孚心疼的直哆嗦。就算是將部隊充實起來,也不是當初那支生龍活虎的十一標了!
再次來到十一標的曹錕滿不在乎地對吳佩孚說,子玉不必氣餒,明日李秀山和馮華甫將投入進攻,山東軍完蛋了!
曹錕堅信,葉延冰一個師無論如何擋不住北洋三個鎮的猛攻的。(未完待續)
第二十二節德州戰役四
8月13日上午,北洋新抵戰場的兩個鎮投入進攻,東面吳橋方向是馮國璋第四鎮,西面靠南故城方向是李純第二鎮。
這樣,德州周圍全面開戰,第六師三個步兵旅,十六旅在中間頂著老對手第三鎮,十七旅對著李純,十八旅防禦馮國璋。綿延百里的戰線上槍炮聲震耳欲聾,德州之戰進入了**。
北洋軍為何選定德州方向主攻是有爭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運河這道地障。雖然運河的很多地段可以涉渡,但畢竟是個障礙。尤其是在重火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中**隊中的情況下,強渡河流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課題。
為什麼不從吳橋方向投入進攻?那裡不是可以避開大運河嗎?答案就是道路!由於實業興起財力有餘的山東大力修繕省內道路,既是財力有餘的表現,也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實業的興起必然對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山東境內,濟南至德州的公路是最好的路段之一,大半路面都水泥化了,放眼全國,這樣的公路也屈指可數。
北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軍隊一樣對交通有著苛求。一旦打下德州,沿著德州至濟南的高等級公路,順利的話兩日即可推到濟南城下。而自滄州進攻,進入山東境內後,光是在武定府內,就有大小不等的三條河流需要涉渡,而且,那個方向的道路情況要差的多。
這樣,圍著德州三面展開了兵力的北洋主力就必須克服大運河這道地障。
第三鎮在付出重大傷亡後已經渡河。第二鎮與第四鎮是不能使用第三鎮的渡河點的,因為那樣的話區域性地區兵力過於密集,受限與道路及對手的炮兵打擊,對於後續的進攻十分不利。
13日凌晨的進攻自李純第二鎮率先發起,時間大約是在六時四十分,在隨後的一個小時內,曹錕第三鎮、馮國璋第四鎮都陸續對當面之敵發起了攻擊。
戰鬥最為激烈的地段是李純第二鎮方向,對手是山東軍第十七旅。
“觀戰”數日,聽著北翼傳來的槍炮聲,目睹著遮蔽了天空的煙塵。十七旅旅長高虎子數次請求增援十六旅方向都被葉延冰拒絕。得到準確情報的山東軍清楚北洋軍的軍事部署,十七旅正對著李純的第二鎮,跌跌撞撞走上統制官高位的李純肯定對蒙山軍懷了強烈的復仇之念,十七旅的擔子很重。不準分兵他應。必須加固、再加固已有的工事。特別是使用好剛運來的鐵絲網。
鐵絲網是個新玩意,雖然在演習中使用過,證明對於防禦方是一個相當管用的東西。但尚未在實戰中運用過,中興實業緊急趕製的軍用鐵絲網是在德州戰役正式打響後才運至前線,十六旅對於曹錕第三鎮的第一階段作戰沒有使用上,但十七旅用上了。
親自帶來鐵絲網的山東軍總部工兵團長盧廣達親自指導了鐵絲網陣的佈置,他認為十七旅第一線的五十團陣地需要往後移一點,龍謙曾經的衛兵盧廣達對高旅長說,“你看,往後移動一點,就著這道緩坡佈置鐵絲網更好。哎,虎子哥,你可別辜負了我這一路辛苦,更不能辜負了為趕製這玩意的工人們,他們已經七八天連軸轉倒班幹了。”
高虎子是老警衛連的兵,曾與龍謙有過在沂州道遇伏出生入死的經歷,和盧廣達有著很深的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