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算了?”王懷慶頓時跳起來,指著寧時俊的鼻子大罵,“姓寧的!你這是給老子下馬威看啊,我來問你,藐視上官,該當何罪?”
寧時俊當然不吃這一套,“王軍門,有話好好說嘛。為何罵人?既然問到治罪,我不妨告訴你,山東新軍自有軍律,卻無藐視上官之條律。便是龍司令在,士兵如有不服,也可以與他爭辯,他從來沒有治什麼藐視上官的罪。”
“少說什麼龍謙!山東提督是我!”
“懋宣息怒。”楊士驤思索一陣,有了計較,“處分容後再談,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但治軍不嚴的過失不容分辯。你且擺一桌酒席吧,為王大人壓壓驚。本撫作陪,山東軍務,還要你二人精誠合作。一些話,咱們酒席上談吧。”
“這個自然。卑職這就去安排。”寧時俊對楊士驤敬了個軍禮,轉身走了。
第十九節莫理循與陳超
此時,莫里循正在陳超的客廳與主人細談,氣氛甚為歡洽。
這是莫里循來山東後第二次見陳超,採訪的重點是山東經濟。
莫里循來山東已經半個月了,因為身份特殊,莫里循住進了迎賓館,他在接受《山東新聞》的採訪時坦言此行主要是來採訪山東實業的,因為在京師已經看到了太多的山東商品,聽到了太多的山東傳奇。
他倒是言行一致,在濟南實地採訪了山東巡撫楊士驤及其主要官員,又用三天的時間實地採訪了華源實業公司的民用廠後,去沂州、兗州及青州走了一大圈,對山東實業的佈局有了直觀的瞭解,返回濟南後,莫里循在完成對華源經濟研究院、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濟南兩所職業學校、自來水廠和發電廠的採訪後,透過迎賓館,向陳超發出了採訪申請,今天約好了來陳府會面,事先說好的還是討論經濟問題。
在暢談了對沂州等地的採訪感受後,莫里循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陳先生,你可知我來山東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莫里循一口流利的漢語打消了語言上的隔閡,而陳超這些年與洋人多有交往,也基本習慣了洋人的思維。
“哦,這我哪裡知道。倒是想聽聽您的高論。所謂旁觀者清,莫里循先生你的看法一定比我們這些生活在當地的更為準確。”陳超含笑應道。
“哈哈,要說感受。還不是那些規模驚人,裝置先進的工廠。而是人,山東人有著不同於其他省份,包括京師在內的精神風貌。”
“哦?”陳超來了興趣,“願聞其祥。”
“請陳先生原諒我的直率,”莫里循微笑著,“我來貴國十幾年了,實際上,我已經是半個中國人了。坦率地說,對於貴國。有兩點最大的感受。一是人民精神狀態的木訥,似乎對身外的事物毫不關心,根本就沒有喜怒哀樂。其次是公共衛生的混亂不堪。前門大街在貴國首都的中心區域了,那裡的骯髒、混亂無序到了令文明人難以容忍的地步。即便有了巡警。情況並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在山東。特別是濟南,有著完全不同的景象。”
“請你說下去。”
“說實話,我完全沒有想到濟南市如此地乾淨整潔。市區竟然修建了下水道和水泥路,還安裝了路燈及垃圾箱,有勤勉的工人不停地清掃。下雨的時候,我彷彿置身於倫敦城市綠化雖然剛起步,但可以看出管理者的良好用心和高明的規劃,樹種的選擇極為合理,相信再有十年,不,最多五年,濟南的市容會成為貴國第一,比起國外著名的城市也不遑多讓了這些不是重點,最大的感受是濟南的百姓,穿著乾淨,臉上竟然帶著和煦的微笑,見了外國人並無驚訝,對於我幾次問路,基本都給予了熱情的幫助”
“啊,先生過獎了。據我所知,這是近年來有大批洋人來濟南工作的緣故。您知道,華源的很多企業有著長期工作的洋人。”
“或許是吧。至少我來濟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哈哈。令我驚訝的是,街上竟然設立了公共報亭和報欄,那些免費閱讀的報欄前,總有成群的百姓在閱讀。濟南百姓的識字率比其他地方高的多,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啊,大概他們在閱讀就業的資訊。這幾年濟南的工廠多了,工人們都上識字班,自然文盲就少了。”陳超對於這點也至為自豪,“其實,鄉村的識字班辦的也很好,每個假期,濟南諸多學校都會組織師生去做掃盲工作,一部分會深入鄉村”
“啊,真是了不起。他們都是自願的嗎?我的意思是,他們有沒有報酬?”
“報酬是有的,但不高。基本是志願。”
“除此之外,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