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很想問一問,但忍住沒說。
一直研究到深夜,三個人將第十鎮的主要軍官定了下來。話題轉到了當前的局勢上。
“之所以想再爭取一年時間,是因為現在我們沒有力量北伐。尤其是第十鎮剛組建,我覺得一段時間內戰鬥力不是升了,而是降了。必須大力整訓才行。而且後勤問題也不允許,但再有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時間,子彈和小口徑炮彈差不多可以造了。說到子彈,最近從山東運來一批槍彈,我給你撥過去一批,用於新標的配備。你回去後立即動手招兵,將四十標組建起來。另外,做好兵出廣西的準備。現在張鳴岐,哦,就是廣西巡撫,一天一封急報求救於周馥總督,盼著我們出兵救急呢。可以以十九協為出兵廣西的部隊,十八標,哦,現在應當叫三十九標了,駐防欽州,不要換防了,就讓馮侖指揮三十九、三十八兩標及部分特種部隊,做好隨時西進的準備,以戰代訓,把部隊好好練練。”
“司令,如果朝廷對我們動手,是不是先放一放同盟會?也好讓他們牽制朝廷的一部分力量?”司徒均提出了異議。
“你這樣想是對的。但我覺得,朝廷用兵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慢的多!他們必須先解決山東方可對付廣東。依靠第九、第八兩鎮會攻廣東?我看不可能!同盟會跟我們已經翻臉了,尤其是廣州事件之後,沒必要跟他們客氣。就拿他們練手吧,上過戰場的新兵,一下子就成了老兵了,比訓練的效果可好的多。司徒的意見是有道理的,老周你要將注意力盯著朝廷那邊。那才是我們的大敵。”
周毅圓滿地達成了自己的心願,因為龍謙基本同意了他的提名。這讓他感到滿意,“司令,你很久沒去十協了,現在第十鎮組建,是不是過去給官兵們訓訓話?”
“嗯,這幾天怕是走不開。讓敏忠先跟你回去。過了這段時間,我一定去視察第十鎮!”
第四十節考察
朝廷派來宣旨的隊伍尚未到廣東,龍謙已經獲悉了山東的情況。一位信使走海路帶來了一堆信函。龍謙沒有想到楊士驤竟然拒絕了直隸總督這個疆臣之首的寶座,寧願選擇了致仕還鄉,以避開了即將發生的風暴。
而良弼的接任,意味著山東將處於與朝廷白刃相見的當口了。龍謙隱隱地有些擔心。
控制山東的有兩股勢力,第一股當然是軍隊。龍謙沒有理由懷疑軍隊的忠誠。寧時俊、葉延冰、吳念都是跟隨自己已久的老人了。吳念是跟鄧清華、藍心治等第一批選入參謀組的,履歷上絕對沒有“汙點”。龍謙深信,他們更相信自己能帶領他們取得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他們跟隨自己的前程絕對比投靠朝廷好的多。
這就是現實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忠誠。
第二股勢力卻不是被朝廷盯上了的華源和中興。它代表了山東經濟的力量。但華源和中興的力量在平靜的局勢下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如果處於戰亂下,效果就差的多。失去華源和中興,山東軍最多就是失去就近的武器補給,並非能致山東軍於死地。但山東軍只要派出一個團的人馬,就可以對華源和中興實施軍管,再不濟,破壞更為容易,工兵們安放幾包**就可以毀掉一個廠子。所以,它們不是決定山東歸宿的力量。
第二股力量就是民心!這麼多年大力經營,用兩大實業集團將山東士紳攏住,用鄉村自治以及蒙山軍官兵(蒙山軍兵員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將農民拉在自己戰車上。現在,終於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如果良弼跟王懷慶一樣在山東無所作為,自己這邊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如果結果相反,自己必須採取應急政策了。
山東方面當然獲悉了廣州事件。這次一道轉來的有好幾份私信。陳淑的,陳超的,以及葉延冰的。均對龍謙“遇刺”負傷表示了極大的擔心。
遇刺不必說了。龍謙顧不上回私信。他要先看方聲遠及寧時俊對局勢的判斷。江雲坐鎮山東,來自北京的情報迅捷的多。綜合各條渠道,做出了朝廷並無出兵山東的可能。現在要應對的,就是楊士驤離職後的局勢了,不用問,良弼接掌山東後,必定會對山東局勢產生極端不利於蒙山軍的影響。
像搞掉孚琦一樣搞掉良弼是不可取的。龍謙清楚暗殺這種上不得檯面的手段儘量少用為好。至於像將楊士驤拉過來一樣對付良弼更是不可能。沉思了好長時間,龍謙親自動手給方、寧、陳、葉回了封信。指出不必過於在意良弼的到任,只要抓好兩件事,其一是軍隊的控制,絕不容良弼染指。其二是繼續推行鄉村自治。竭盡全力改善民生,爭取山東百姓基本站在我們一邊。其三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