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豪爽大氣的新長官了。前兩日譚士傑接到直隸方面的密信,命他掌握好部隊,擇機行事。譚士傑曉得老長官是要自己給龍謙找點麻煩。
機會馬上就來了,既然龍謙這廝連提督的椅子還沒有坐熱就對巡防營動刀子,那就別怪自己不客氣。自龍謙就任提督,譚士傑便不遺餘力地宣傳將對巡防營不利的訊息,這不,利用武定府方面一個語焉不詳的傳言,在幾個親信軍官中一鼓動,立即造成了大譁。這幫人最怕被裁撤,尤其是吃空餉喝兵血慣了的軍官們,身無長技,被趕出軍營,很多人就等於斷了生路。而新提督整頓巡防營,普通士兵還好,軍官們肯定不會得到新提督的重用了,於是很簡單,幾乎沒有費多少力氣,便將他的部隊鼓動起來,去找巡撫大人請願去了。
譚士傑本來的計劃是率領部隊乘機襲擊龍謙的司令部。如果能乘亂宰了被袁大帥視為心腹大患的龍謙,這功勞立的就大了。回到北洋軍,至少會接管一個營,那可是嚴格訓練的精銳,那裡會是現在這幫擾民有餘,上不得陣的大爺?
他知道蒙山軍已經佔據了馮大人的帥府,但並不知道龍謙其實並不在濟南。但他的部下們可沒有勇氣去攻打提督府,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要造反,而是維持現狀,讓提督大人打消愚蠢的打算。所以部下們不去提督府,而是直奔巡撫衙門,希望逼迫周馥以達到目的。他們想的也對,提督不是也得聽巡撫的嗎?
誰知道事情不是他們想的那樣簡單。周馥根本不見他們。後來就失控了,槍一響,譚士傑就曉得事情麻煩了,自己這個管帶怕是當到頭了。等蒙山軍援兵迅速抵達,大事去矣。
譚士傑手下有一個濟南府人,家便住在芙蓉街,等部隊完全潰散,大隊的蒙山軍已經入城,那個部下扯了譚士傑,與幾個好朋友丟下部隊(實際已經完全潰散,毫無組織了),抄小路,鑽衚衕回了自己的家。幾個人換了便衣,計劃等天亮後混出城去另做打算。但這晚上蒙山軍緊鎖城門,劃分割槽域嚴厲搜捕潰兵。大喇叭架起來使勁喊話,要巡防營官兵投降。還說什麼首惡必辦,脅從不問。譚士傑早已沒有了昨日的雄心,留下的都是悔恨了。
黎明之際,疲倦焦慮的他終於迷糊著了。沒想到那個部下的家人從後門溜出去報了案,一隊蒙山軍士兵突然破門而入,來不及抵抗,譚士傑等幾個人全部被捕。
第二十七節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
“1111”事件充分暴露出自詡不凡的武備學堂畢業生譚士傑的無知,或許此人在政治上有些敏銳性,但軍事上的判斷就差遠了,根本不配他擔任的職務。
濟南城裡有巡撫標營,更有入城的蒙山軍司令部,司令部進城,不可能沒有衛戍部隊。同在一城的譚士傑完全有手段探查清楚對方的兵力。而且,城外十五里的鎮就扎著蒙山軍十七標的一個整營,如果動員迅速,一個時辰內即可入城。
為迎接朝廷對第五鎮的點驗,龍謙已內定十七標為參演的主力部隊,所以十七標部隊集結於濟南城郊展開嚴格的訓練。實際上,除掉鎮的一個營,十七標直屬部隊及另外兩個步營在兩個時辰內均可入城增援。
對手的兵力裝備戰鬥力對於武器不全缺少訓練見不得血的巡防營如此強大,除非對方不動武,一旦翻臉武力鎮壓,巡防營絕對討不了好。
大概譚士傑認為無論是巡撫標營還是蒙山軍都不會動武?
被捕後的譚士傑面對蒙山軍軍法處的審訊,反覆強調他絕沒有開第一槍,而是巡撫標營先開的槍。這自然令周馥派出的審訊官惱怒,卻可能是事實。因為當時巡防營在撫臺衙門前亂哄哄毫無章法的佈置可以旁證這一點。而巡撫標營當晚在正門的執勤軍官堅決否認他們先開槍。
事實的真相可能永遠無法查明瞭。
執行抓捕任務的是封國柱十七標的部隊。在接到司徒均的命令後,駐紮鎮的第三營緊急集合,急行軍增援,不到一個時辰就進了城。根據司徒均的軍令,迅速封鎖了各個城門。等封國柱率十七標警衛連及第一營入城,局勢已經得到了控制,面見司徒均後,封國柱接受了全城搜查,將逃逸四方叛亂的巡防營全部抓獲的命令。因為巡防營官兵多濟南子弟。他們逃回家藏匿的可能性極大,司徒均要求封國柱儘可能用勸說的手段讓叛軍投降,並且交代了“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的政策,但這位深得龍謙信任的代參謀長最後說,如果有抵抗。毫不留情地粉碎之!
其實,這個促使巡防營大部分官兵自首投降的政策出自蒙山軍參議方聲遠之手。事實證明這個辦法是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