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2 / 4)

小說:蒙山軍 作者:溜溜

為中堂談判的一點本錢。”

“著啊!正是這句話。若是老大人聽了,定會引為知己!好,愚兄到了宣化,便修書一封,想辦法儘快交到李中堂手裡。”吳永連連用手拍打自己的大腿,心裡感慨不已。(未完待續。)

第四節去哪兒?

龍謙與吳永在宣化籌辦好迎駕事宜,派出遲春先帶騎兵連先期前往懷安打前站。他和吳永總要見到慈禧才好出發。

宣化在明代就是京師北部防線的重要支點,明朝曾設宣大總督,為九邊重鎮之一。有清一代,因為統治者的異族身份,以及與蒙古傳統的戰略聯盟,北方的威脅基本解除,宣化更多地成為了一個商業城市,降低了軍事要塞的功能,但其繁華還是吳永任職的懷化縣不能比的。物資的籌措容易了很多,只要拿出現銀,哪怕是日益流行的各類外國光洋,幾乎可以買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迎駕事宜倒是順利,宣化的地方官當然要負責兩宮及隨從王公大臣、護駕兵丁的食宿,但絕不為龍謙提供上好的口外馬匹。龍謙挨不過遲春先的要求,讓連樹鵬掏銀子為騎兵連補充了二十匹馬,使得因馬匹連續死亡而實力大減的騎兵連恢復了一些元氣。

很多人以為馬匹的耐力超過人,包括對馬匹不瞭解的龍謙。這一段時間的持續戰鬥和行軍,讓龍謙得出一個結論。戰馬其實是很嬌氣的動物,過度的驅馳和精飼料的匱缺都讓馬匹很容易累死。

好在以後就進入一個相對平和的時間段了,騎兵在現階段還是要發展的,但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不在龍謙的考慮之內。

但直到第二天晚上,車隊才來到宣化城。龍謙注意到,慈禧與光緒的情緒都不好,慈禧耷拉著臉,光緒也是陰沉沉的。

龍謙有些納悶,出了什麼情況?

魯山悄悄告訴龍謙,說之所以耽誤了行程,是因為皇帝與太后鬧生分了,因為太后要皇帝寫什麼詔書,而皇帝不肯寫。一幫大官們都去勸皇帝。白白折騰了一天。

什麼詔書如此費勁?只有罪己詔!

皇帝是天子,是代天牧民的從不不犯錯的人,或許本來就不是人。罪己詔只有在極為特別的情況下頒佈,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慈禧住到了吳永的臥房,比她在破廟裡過夜不知強了多少倍。但她還是沒有睡好,晚飯前她接見了王崇烈和恩銘。京師的慘禍令她驚心,她在琢磨下一步的事情,就算是洋人饒過了自己,怎麼給天下臣民解釋這場國難?誰來為此負責?

她是不能承擔這個責任的。雖然國家淪落至此,大清政府被她搞成了流亡政府,無疑她的責任是最大的。將責任推至義和團身上沒用。百姓們好說,官員們就不幹!前腳殺了四五個反對重用拳民,反對與聯軍開戰的大臣,後腳就將責任推至一幫愚昧無知的拳民身上,說服不了天下的官吏。

想來想去,只能讓光緒去背這個黑鍋。於是,早飯後慈禧便叫了光緒。讓他寫這樣一封給天下臣民,也是給洋人一個交代的文稿。

光緒卻不願意去寫。本來他就委屈著呢。如果太后能聽他的一星半點,局勢何至於此?

“皇帝!爾不為此,難道要我去做嗎?”慈禧很生氣。

光緒無奈,只好找人來寫這份荒唐的檔案。之所以說它荒唐,是因為在幾個重要問題的解釋上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第一,必須將大清朝廷拋下臣民逃跑的事情說清楚。文稿的答案是,本來皇帝與太后是不走的。“朕與太后誓欲同殉社稷,以上謝九廟之靈”,但是在7月21日(公曆8月15)日,正當皇帝太后哀痛無已之際,數名王公大臣強行將我二人於槍林彈雨中挾持出宮,倉皇西狩。

不是我們丟下京城的百萬臣民要逃,而是一幫混蛋手下將我們綁架出來了!

第二個就是繞不過的義和團。罪己詔講了。朝廷從來就不支援義和團,數次下詔嚴厲取締。但下面一幫大大小小的臣子,從自己的私利出發,渾然不將朝廷的諭令當回事。以至於釀成大禍。核心意思,義和團給洋大人們帶來了麻煩,不是太后與皇帝的問題,是朝廷那些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們的問題,洋人們想出氣,千萬別找皇帝與太后,找那些大臣們吧。

慈禧與光緒都沒有意識到,一般情況下,臣子的生死確實操縱於最高統治者之手。自董仲舒篡改儒家經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成了例律。但那是一般的情況下,現在朝廷成了喪家犬,能不能過這一關還在兩可之間,這樣的詔書實實在在寒了臣子們的心。

罪己詔最妙的一段話在後面,“近二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