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的大帽子扣下來,沒有人當得起。
一刻鐘後,軍區的回電到了,“日軍善守,應充分利用地形、火力,發揚我軍土工作業之優勢,耐心殲敵。”
落款是封國柱。
既然要求耐心殲敵,停止進攻總結經驗就是允許的了。高密城內及北郊盤踞著至少一萬七八千日本鬼子,一口氣殲滅的希望本來就渺茫。
18師軍事會議進行了兩個半小時。旅團長們將部隊交給了參謀長,來師部就全天攻擊失利認真分析了原因,找出了一堆共性的問題,步炮協同不好,炮兵沒有集中使用,選擇突破口不當,攻擊隊形過於密集未體現訓練成果都是確實存在的問題,旅團長們沒有指責師裡的命令不合理,而是立足自己找原因。最後一致認為今天不能打了,需要調整部署。連夜偵察。重新選擇突破方向並集中炮兵於新的突破口。
柴守業同意了。對著十幾名部下,柴少將做了自我批評,“剛才大家講的很好。導致進攻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輕敵了,根子在師部。在我這個師長!總想著迅速突進去解決敵人。這是問題的根本。為此。我負完全責任。封司令已有明確指示,要總結教訓,利用我軍土工作業之優勢發動攻擊。算是替我們開了藥方。今晚各自回去調整,上報新的進攻方案報我批准。另外,要防止鬼子反撲,大家已經知道了,1師已經在膠縣方向動手了,鬼子向東突圍的可能性很大,阻擊線的構築要加強,進攻不能忘了防守。明天師部將派人檢查各部的築工情況。注意激勵士氣,及時統計那些表現優異的官兵上報師政治部。”
旅團長們離開後,柴守業對著地圖想了一下,命令通訊主任給14師發報,“請孫武將軍來此商議軍情。”
他覺得需要跟14師進一步協調步伐了。
18師是建國後組建的新師,成立於江西南昌。兵員多是江西子弟。團長以上軍官是從老部隊調入的,比如師長柴守業就是以第2師5旅旅長調任18師師長的。但營長以下軍官大多畢業於濟南、保定、黃埔等軍校,其中大半沒有參加過反清戰爭。
擔負如此重大的任務對於第18師是一個考驗,也考校著封國柱的決心。出於對柴守業的信任,封國柱將出擊高密合圍第3師團的重任交給了18師這個新師。
柴守業跟2師師長韓子英一樣,都是西沽之戰投靠蒙山軍的。西沽之戰是蒙山軍建軍史上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戰鬥,因為這個履歷,韓子英、柴守業都得到了龍謙的重用,也獲得瞭如王明遠、魯山、封國柱、葉延冰等蒙山軍元老的認可。柴守業曾長期在封國柱手下任職,封國柱對柴守業的品行能力都有很高的評價。
第18師在7月份開始集結,補充兵員,對外對下的宣傳是參加演習,但旅長以上高階將領都清楚,他們此去北方是要跟日本開戰了!
部隊沿津浦路北上濟南,在濟南補充了火炮和槍械,特別是輕機槍,都是剛從生產線產出的。一面磨合,一面隱蔽東進,按照中央軍區的開進命令,於9月中旬秘密集結於安丘一帶整訓。國會國防委員會委員李烈鈞曾來安丘視察慰問了18師部隊,鼓勵這支江西子弟兵向第6師等老部隊學習,奮勇殺敵,為江西父老爭光。自柴守業之下,很多軍官懷疑日本是否敢入侵青島,但事實證實了總部的判斷,仗打起來了。
18師一直隱蔽待命著。直到反擊令下達,18師順利穿插,割裂了第3師團退往膠縣的道路,從南、東兩面對第3師團構成了包圍圈的一半,另一半則由14師完成。
殲滅第3師團的使命就落在了這兩個乙種師身上。就兵力而言,中方佔據絕對優勢。第3師團只有三個野戰聯隊(第6聯隊被調出了),而且經過十幾天的戰鬥消耗,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馬(實際肯定不到了),而華軍方面,僅18師就26000人,而且還有一個經過補充的14師呢。但裝備的優勢卻不是很大,因為是乙種師,新式步槍尚未配備,新式重機槍就更輪不著了。大口徑(75mm以上)火炮的數量甚至不如第3師團,只有輕機槍和迫擊炮這兩種支撐國防軍步兵戰術的利器算是一個優勢。
還有一個不利的因素是18師,包括14師,新兵的比例都太高了。
14師未達成對第3師團的分割,孫武少將本想將29旅團與師團部隔開的。分割是殲滅的前提。也是最有利的前提。41旅的穿插行動失敗,29旅團迅速南撤與師團部、第5旅團部及第18聯隊在高密會合了,師團部縮排了高密縣城,29旅團駐守城北,在仙波太郎中將的指揮下迅速完成了防禦體系的構築,擋住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