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聖旨,雖然在崇禎的命令下,要求詔告天下,讓天下每個百姓都知道。
但是,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
聖旨到了各縣縣衙後,縣令第一時間做的不是讓全縣每個百姓都知道。
而是在第一時間,將全縣所有地主士紳邀請到縣衙,將聖旨內容講給這些人知道。
距離南京城不到一百里的一個小縣城內,平時很難看到一個人的縣衙大堂,此時此刻直接劇集了超過五十個地主士紳。
而就在剛剛,縣令正好當著他們面,將朝廷決定增稅的聖旨,告訴了他們。
此時此刻,這些地主士紳,有的滿臉憤怒,有的滿臉憋屈,也有一臉不解的。
但是,在這不同的表情下,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想法:“朝廷是不是搞錯了……普通百姓增加的稅收竟然比自己這些地主士紳要少……”
“要知道,當年朝廷遷都南京那會,如果不是一家上百至數百兩白銀的無償支援,剛剛遷都南京的朝廷,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下去,更何況組建十萬新軍。
而現在,時間才過了一年,朝廷竟然翻臉不認人,增加大家每年要上繳朝廷的稅收,而且一加就是一倍,那不是要他們命嗎……(未完待續。。)
第七百九十二章 崇禎瘋了
一番激烈的討論過後,坐在縣令下首第一位的老人,似乎做出了什麼決定。
用自己斬釘截鐵的話回答道:“縣令,為了支援朝廷,加稅這件事,老朽是絕對支援的。畢竟,我們是在朝廷的保護下活著……”
“但是,諸位家裡的家財,也不是憑空的來的。都是大家祖祖輩輩辛苦積累下來的,現在就憑藉朝廷一道聖旨就全部捐獻出去,就算老朽同意,老朽的祖祖輩輩們也不會同意……所以,對於朝廷加稅的聖旨,老朽舉雙手贊成,但是,老朽不會出一兩銀子……”
做在這裡的這些人,每個人都是家裡的主事,都是人精……
老人的話剛剛說完,就引起他們大片大片的贊同……
看到這裡,空有縣令這個名頭,但卻沒有多大權利的縣令,眉頭馬上就皺了起來。
對著大家,一臉不滿的反問道:“既然如此,那你們不是為難本官嗎……你們不交,緊憑那些普通百姓增加的稅收,連朝廷給我縣任務的三成都不到……”
縣令的話剛剛說完,一個聲音就在縣衙大堂響起:“這還不簡單,把老百姓今年要交的糧稅,在朝廷增加五成的基礎上,我們再增加五成……”
“這樣一來,縣令大人的缺口就補齊了……”
增加五成的基礎上再增加五成,那就是一倍還要多……
這個解決辦法的確可以將朝廷增加的稅收全部收齊。但是,下面的老百姓就慘了。
作為朝廷下派所有官員中最接近普通百姓的縣令,他非常清楚。江南百姓比起北方百姓來說。雖然富裕不少。但是。這個富裕也僅限於風調雨順年間,一家人的生活無憂,不用餓肚子……
如果真讓他們承受比往年多兩倍的糧稅,可以肯定,很多家底不怎麼豐厚的百姓,交完糧稅以後,就會面臨餓肚子和家破人亡的結局……
而境內出現這種情況後,最高興的就要數眼前這些地主士紳了。
為了不餓肚子。普通百姓只能向他們借糧食……
隨著利息越滾越多,用不了多久,這些百姓就會發現,以他們每年的收入,根本不可能還清這些借貸。
如此情況下,他們只能拿出手中耐以活命的土地,抵給這些地主士紳……
慢慢得,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將土地抵給地主士紳,從一個普通百姓。變成依附在地主士紳身邊的佃戶……
當然,在這些失去土地的普通百姓中間。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當佃戶……
那些不願意去當佃戶的百姓,為了活下去,就會一步一步變成殺人越貨的盜匪……
總之一句話,進一步增加百姓稅收,雖然能解決問題。但是,卻給朝廷帶來兩個更大,而且更嚴峻的問題……土地兼併和盜匪橫行,搞不好演變成流民遍地都有可能……
作為一個官場中人,縣令非常清楚,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江南就會慢慢變成當初的北方數省。一點一點撬動大明朝本來就已經不穩定的根基……
不過,帶來的問題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問題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不僅如此,土地兼併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收益,就好像一個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