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民心。實際上,山陝總督府手裡,並沒有足夠可以穩定糧價的糧食。
然而,他們在第二天,不僅沒有等來想象中的希望,反而等來了更大的絕望。
總督府的賣糧價格,竟然再一次下跌,和一年前山陝兩省的糧價持平,變成出人意料的四兩銀子一擔。
面對已經出現下跌趨勢的糧價,一些實力不太雄厚的糧商,為了將糧食變成可以進行流通的白銀。不得不拿出糧食打出和總督府一樣的價格,還是賣糧。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哄抬糧價後,這些糧商在百姓中的印象,已經降低到最低點。
所以,即使他們打出四兩銀子一擔糧食的價格,糧鋪也是無人問津。
對糧商充滿恨意的老百姓,即使到總督府多等一等,購買糧食,也不到普通糧商手裡購買糧食。
如此情況下,為了將糧食早日變成銀子,這些糧商,不得不在四兩銀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降價……
有一句話說得好,在中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缺少帶頭的……但是,只要有了帶頭的,其他人就會蜂湧著進行跟風。
眼前倉庫中囤積了大量糧食的糧商們,同樣如此。
當他們看到一些同盟,不惜虧本的將糧食換成銀子後,他們也開始著急了。
作為山陝兩省的糧商,他們非常清楚,山陝兩省的屯田情況。
在他們的計劃中,不管是哄抬糧價,還是囤積糧食,賺取更好的利益,都只能在秋糧收穫前的一個月進行。
現在,距離秋收已經只剩二十天不到。如果自己不能在二十天內,將堆積在倉庫內的糧食賣出去。一擔秋糧收穫,就是給他們再大的能耐,也沒有辦法繼續賣糧。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花高價買回來的糧食,一點一點發黴,虧損的血本無歸。
於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直接擺在他們面前……
繼續抱著高價糧不賣,很可能虧得血本無歸……如果以現在的價格將糧食賣了,同樣會虧得非常嚴重。但是,至少還能收回一些銀子,不至於傾家蕩產。
於是,越來越多的糧商,開始以低價格賣糧。
不僅如此,為了儘可能早的將糧食賣出去,減少虧損,他們的賣糧價格,也變得越來越低。僅僅一天時間,就從三兩九錢銀子一擔,突破為三兩五錢銀子,而且還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
此時此刻,任誰也想不到,當初還聯合在一起,互為同盟,一起鬨抬糧價的糧商們。此時此刻,為了利益,為了減輕自己損失,已經在無形之中,變成競爭對手,不斷壓低昔日同盟的賣糧價格,將自己手裡的囤糧給賣出去。
這個時候,山陝總督府,已經在無形之中,掌握了山陝兩省糧價的控制權。
作為外貿司司長,周老沒有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時間剛剛過了一天,各地糧商才賣出去不到五萬擔糧食的時候。山陝總督府,直接標出了三兩銀子一擔糧食的更低價格。
面對總督府手中源源不斷的糧食,面對總督府越來越低的糧價。糧商們不敢想象,糧價到了明天以後,還會不會進一步下跌……如果繼續下跌,自己還要虧損多少銀子。
所以,為了讓手裡的糧食儘可能保值。
總督府三兩銀子一擔糧食的價格剛剛打出來,那些糧商就先後打出二兩九錢銀子,二兩八錢銀子,甚至於二兩五錢銀子的價格……
讓這些糧商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買漲不買跌。
面對越來越低的糧食價格,山陝兩省的百姓,反而變得猶豫了,不再買進糧食……
糧食價格經過連續下跌後,所有百姓都在期盼著第四次,乃至於第五次下跌。
所以,普通百姓都在等,等更低的糧價,然後再出手。
面對這種情況,最著急的,仍然是那些手握大量越來越不值錢糧食的糧商。
就在他們帶著惶恐不安,開始燒香拜佛,祈求糧價不要繼續進行下跌的時候。外貿司周老,直接給他們發去一份文書……
如果他們願意,總督府可以以二兩五錢銀子一擔的價格,從他們手中大量收購糧食。(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九章 駱養性的抉擇
當然,除了給這些糧商的文書外,還有周老的一句話,一句充滿威脅的話。
“如果他們還不將糧食賣給總督府,明天的糧價,就會進一步下跌到二兩銀子一擔。與此同時,總督府收購糧食的價格,也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