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還可以讓他支撐一陣子。但他大力擴軍,大造戰艦和新式武器的想法卻無法立刻實現。很快的。國防債券被推出,但對於這種利息非常低地債券,民眾,尤其是大商人認購的熱情不大。李國勇費了很大地力氣才推銷出去了一半多。
不過李國勇暫時還無法為這事牽扯進去太多的精力,一件更加重要的事還在等待著他。新年過後沒有多久,內閣總理楊度對外宣佈,帝國元首李國勇正式接受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邀請,將於1907年2月6日開始。由中國南京啟程,對德國進行為期7天地正式國事訪問。
訊息一出,各國一片譁然,尤其是英法兩國的反應更是激烈。
歐洲的局勢現在非常複雜,尤其是在摩洛哥問題上,英法和德國幾乎就差點爆發一場戰爭。1904年英法簽署的《三國協約》規定,法國承諾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則承認摩洛哥是法國地勢力範圍,但這明顯侵犯了德國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1905年2月。法國要求摩洛哥蘇丹在法國監督下進行“改革”,企圖使摩洛哥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得到了訊息德國立即進行抗衡,德皇威廉二世隨即在3月31日訪問摩洛哥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港口城市丹吉爾,宣稱德國要維護摩洛哥的獨立,列強在摩洛哥的地位絕對平等。接著德國宰相比洛向參加1880年《馬德里條約》的所有國家建議,把摩洛哥問題提交國際會議討論。
《馬德里條約》規定,所有外國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權利和其他權利均應一律平等。德國給法國地照會以戰爭相威脅,局勢頓形緊張。隨後雙方同意召開《馬德里條約》參加國的國際會議討論摩洛哥問題,即所謂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由於英、俄支援法國,會議結束時簽訂了有利於法國的條約。承認摩洛哥獨立,但又承認法國和西班牙對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權。
德國方面勉強接受了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的決意,但卻加緊了擴軍的步伐,陸軍和海軍不斷增加,同盟國之一的奧匈帝國也追隨德國也加緊擴充軍備,並制定了對俄國和塞爾維亞作戰的軍事計劃。
不甘示弱的英國,在1906年無畏級戰列艦下水後,陸軍擴充了一隻10萬人的遠征部隊,準備隨時開赴歐洲作戰,英國軍費開支總數達到了8600萬英鎊;法國常備軍達到了50萬人,俄國現役軍人甚至達到100萬人。
在亞洲,被英國人利用來保護自己在遠東利益的日本已經衰弱,中國取代日本一躍而成為擁有全亞洲最大軍事力量的國家,僅在1907年年初,中國國防軍正規軍為陸軍120萬人,這種勢力是任何國家都想著爭取的,中國的態度將影響整個遠東的局勢。
中國早被英國視為軍事盟友,雖然兩國也有矛盾,比如西藏問題,但想一下哪個國家間沒有矛盾,甚至同盟堅定如英法之間,不也一樣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吵個不休?此時的中國政府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讓英國根本沒有心理上的準備。一旦中國和德國締結什麼盟約,那遠東勢力極有可能來一次重新洗牌,這是陷於印度起義的英國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
霍必瀾幾次找到了李國勇和楊度,表達了英國政府的不滿,對於這種揹著英國接受德國邀請的行為,英國人的感情已經受到了傷害,這甚至會影響到中英兩國間地關係。他強烈地建議李國勇取消這次訪問。
李國勇和楊度的態度再次讓霍必瀾瞅不清中國人究竟在想些什麼。李國勇向他保證這只是一次普通道訪問,中德不會達成任何書面或者口頭上地協議,中英之間的友好關係不會受到任何形式地損害。
既然事情已成事實。霍必瀾退而求其次的向李國勇轉達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邀請,邀請中華帝國元首李國勇同樣的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李國勇沒有一秒鐘猶豫就接受了這一邀請。
為了安撫英國人,李國勇再次提出了中國由西藏出兵協助英軍剿滅印度叛亂,這次高傲的霍必瀾沒有拒絕,必須向德國顯示中英在遠東不可動搖的軍事同盟關係。次日,李國勇在正式宣佈英國地邀請之後。下令駐紮在西藏的國防軍第3集團軍26師正式進入印度。
進入印度後地26師起先並沒有引起英軍在印度的最高指揮官皮特中將的足夠重視和尊敬,雖說中國的軍隊打敗了日本人。但那些日本猴子地士兵怎麼能和精銳的英國士兵相提並論。但很快,26師所表現出來的訓練有素,作戰勇猛讓皮特中將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認他得到了強有力地支援。在給國內發去的電報中。皮特也強調了中國人是在真誠的幫助著英軍打仗,相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