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3 / 4)

小說:血火河山 作者:敏兒不覺

田中建四郎頒發了一級服務勳章,授予侯爵稱號,並重點關照光緒要把田中建四郎當成下一任的日本首相來培養。

這在日本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佩帶著中國一級服務勳章的田中建四郎,當真是“惜安優忙三,略輸風采;立見尚文,稍遜風騷;引無數日奸競折腰。”

第三百零四章 … 風暴 (上)

身為日奸們偶像的田中建四郎。生平最大的功績不是在勞工輸出的問題上,而是在他在一戰爆發前兩年寫的一篇《日本對中國的關係:論日本有無必要做為一個國家存在》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石破天驚,讓熟知日本走向的李國勇也目瞪口呆,並且為當時已是日本首相的田中建四郎贏得了包括“元首文學基金獎”;第一屆“中華獎”中的“中華和平獎”和“中華文學獎”;接著被“中華帝國傑出風雲人物評選委員會”評為當年度“十大最有貢獻傑出風雲人物”第一位,而堂堂的帝國元首李國勇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的是蔣百里,帝國的元首和總參謀長居然排在了一個日本人的後面,可見當時這篇文章的影響有多大,中國國內各階層是如何的器重這篇文章。

憑這這篇文章,田中建四郎被中國譽為了“和平使者,”並由帝國總理曾爭親自向他頒發了“榮譽中國國民”的證書。

日後被儲存在帝國國家博物館的這篇文章的原稿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公元前3世紀,既彌生時代,中國的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進入日本;公元4世紀,即古墳時代,中國的知識、技術已經開始流向日本,憑藉著這些知識和技術,日本才能生存下來;5世紀,日本開始學習並且使用中國的漢字“世紀,接受中國儒教文化的薰陶。

因此到這我們可以這麼說,這已經奠定了日本本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基礎。日本歷代統治者(在這我們僅僅能稱統治者,而無法用我們以前習慣的稱呼‘天皇”那僅僅是自封的)屢次接受中國的冊封,這便已經奠定了中國和日本的‘父子’關係,中國即為‘父’日本即為‘子’。

至於從中國大明朝開始,日本流寇屢屢侵犯中國邊境,以子犯父,實在大不孝也!幸虧我們地父親中國寬宏大量,並沒有追究逆子的責任。但父親的容忍是有限度的,等到了兒子一錯再錯,我們的父親忍無可忍。只輕輕的揮起一隻胳膊,整個日本已在顫抖

現在的日本,在父親派來地官員管理下,政治上井井有條,從東京到各個鄉村,無不仰慕中國官員的卓越領導力;經濟上繁榮向上,路不拾遺;軍事上,有中國的軍隊戰艦在。試問有誰敢來侵犯?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建議取消所謂的。日本國,稱號,直接併入中華帝國之版圖,則日本幸甚,日本人民幸甚。

田中建四郎的文章可謂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論據充分。氣勢恢弘,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的作品。這篇文章發表後,也在日本引起了轟動。日本人爭相傳誦,也為日後日本併入中國版圖立下了良好地基礎。

這些都是以後地事情了,現在的田中建四郎僅僅身為人力資源部的部長,從1910年底到1914年,田中建四郎總共為帝國提供勞工資源150萬,提供兵源70萬,被元首在公開場合稱讚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人”最近的幾年時間,由於戰爭主要是在中國境外進行,國內並沒有受到戰爭的威脅,經濟高速發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可能是太平日子夠久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其中以濫用職權和腐敗地問題最為嚴重。

在南方的某個小縣城裡,有個到縣城去趕集的農民,抗著地扁擔不小心撞到了縣長獨生兒子的車子,那個農民才20來歲,年輕氣盛,也不知道被他撞的車子的主人就是縣長的公子,當時雙方就發生了口角。

後來在路人的相勸下,爭端這才平息,誰知道那個公子爺餘怒未消,覺得一個農民膽敢和他吵架面子上實在掛不上,居然拔出了一把槍,衝著那個農民一連開了七槍,當場格殺了那個可憐的農民。

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還在後。命案發生後,縣政府迅速採取了三條“得力措施”一調集全縣的警察,但不是調查取證,抓捕兇手,而是嚴陣以待,防止死者親屬上訪、吵鬧;第二條是縣長親自帶著警察跑到了當地的報社,威脅報社主編不得漁染此事;三是派縣政府要員帶著全副武裝地警察衝到了死者的家裡,扔下了1000塊中華幣,警告不許鬧事,否則全部抓進大牢。

採取了這三條“得力措施”之後,事情的處理結果非常令人滿意,死者的家屬幾時見過那麼大的排場,不要說告狀了,能拿到1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