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華民族騰飛的一天,1917年1月11日,這是讓世界顫抖的一天!
向俄羅斯進軍,向歐洲進軍,向全世界進軍!我們的國防軍將戰無不勝。中國將戰無不勝!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中華民族受欺凌的日子已經過去,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動阻止中國的強大!
中國萬歲!中華帝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
中國最高元首李國勇地宣言。被後世的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稱之為“末日宣言”這份宣言代表中國不再是一個戰爭的旁觀者,而轉化成了直接參與者。
中華帝國的民眾對於這份宣言地反應是熱烈而且狂熱擁護的。元首帶領著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奇蹟,現在即將在歐洲戰場創造另一個屬於中國的神話。
有些人甚至認為中國的參戰實在太晚了,早在完成了亞洲的統一之後,帝國的軍隊就應該直接投入到歐洲戰場,協助盟友完成勝利地使命。
協約國抓狂了,他們最為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中國將直接參戰!這是一個可怕的訊息,中國國防軍和黨衛軍武裝力量的強大實力早就讓世界各國見識過,英法兩國也直接在他們面前領受過可恥的失敗。
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整個亞洲,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龐大的人力以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資資源,將會對戰爭造成怎樣大地影響?
俄國簡直是瘋了,為什麼平白無故的要去招惹中國?起碼從在此之前中國的態度來看,中國情願保持著形式上的中立。
與此相反的是。同盟國卻陷入到了突如其來的巨大幸福之中,他們甚至將為此而感謝俄國。作為唯一一個沒有在戰爭中遭受損失的盟友,中國所擁有地力量以及他們的直接參戰,將一舉扭轉同盟國的被動態勢。
從1914年到1917年,400多萬同盟國士兵倒在了戰場之上,國內物資消耗得已經差不多了,但戰局卻沒有一點地進展。士兵們開始出現厭戰情緒,戰爭似乎將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但中國最高元首李國勇的“末日宣言,”卻讓同盟國的頹喪之氣一掃而空。在柏林、在維也納、在伊斯坦布林。民眾自發的組織起來,歡迎中國的直接參戰。前線士兵喪失了的信心幾乎在一夜之間被重新鼓舞了起來,他們甚至對敵人組織起了幾次反擊。
德意志帝國大皇帝威廉二世在第一時間給中國的最高元首李國勇拍來了熱情洋溢的電報:“我很高興並且懷著興奮的心情看到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直接參戰,這是德國在1917年收到的最好禮物,也是同盟國所有國家最好的禮物!
這種熱切的心情不知道我們持續了多少時候,但當這一天美夢成真的時候,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好吧,讓我們一切開創一個世界新秩序吧,讓中德英勇善戰的軍隊在歐洲給予英法以最沉痛最難以忘卻的教訓吧!”
中國的參戰讓這個同盟國都陷入了狂喜的氣氛中,但此時在西方的另一個大國,協約國最大的依仗美國也決定加入到這一場世界戰爭之中。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敦促“沒有勝利的和平”的許多嘗試沒有實現,哪一方都不接受。柏林在得到中國的支援之後感到它在大陸上處於有利的軍事地位,而協約國則不接受一個由德國支配的和平。在威爾遜領悟不講軍事力量的外交是一無成果的這一點之前,他得到的只是更多的失望。他就海上美國人的生命損失提出的抗議,但遭到柏林的漠視,他的“確有這樣的事,自尊使人不屑戰爭”的宣告,使德國最高統帥部誤以為美國不會成為一個強敵。
但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從1917年1月開始,德國突然聲稱,從下一天開始,德國潛艇將向早些時候規定為戰區裡的所有船隻不發警告就發射魚雷。可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德國提出一個讓步:准許一艘美國輪船開進英國的法爾默思港,別處不準,港只能在星期天,而離開則不能遲於下週三。
對預定作每週海峽橫渡的船隻有詳細的標誌規定。船殼和上層結構必須漆成紅白相間的垂直條紋,每條條紋的寬度為一公尺。每根桅杆上一定要飄揚著一面大的紅白色方格旗幟,美國旗則掛在船尾。如果美國保證這類船隻不運載柏林公佈清單上所列的違禁品,就允許其繼續航行而不加以干擾。
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蘭辛主張立即同柏林破裂,但威爾遜感到這違背了他的愛好和平的感情。在斷絕外交關係之前,他遲疑了三天。在隨後向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致詞中,總統暗示,也許德國人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