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3 / 4)

小說:血火河山 作者:敏兒不覺

的,醫療保健體制將立即啟動,剩餘部分完全由政府來承擔。

其它諸如退休金、失業補助、殘疾人援助計劃等等之類,都帶給了江蘇老百姓看得見巨大實惠,所以江蘇從最初的反對變成了竭力擁護這一政策。

江蘇的成功讓其它省份都紛紛要求在本省推行這一政策,但政府卻提出了用20年的時間在全國普及,這未免讓他們有些失望,政府不是沒有考慮,“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帶給老百姓的好處是巨大的,但弊端也顯現了出來,首先是這一政策將加重政府的負擔,而且福利過多過濫、過於慷慨無疑會鼓勵懶漢,大家都只想索取,卻不想奉獻,將可能導致生產率下降。

這一個美好的政策起碼要用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彌補完善它,現任政府只不過給未來的中國打下一個良好的底子和發展方向而已。

國際上也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三月,希臘和保加利亞訂立盟約,8月份的內哥羅也加入了這一同盟。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幹國家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同盟。

巴爾幹戰場上每一份每一秒都有可能爆發戰爭,但就在這個危險的地方危險的時間,中德聯合軍事觀察團卻秘密進入了這一地區。

中國人派出了蔣百里、蔡鍔等這些中國軍方最高階將領組成的軍事觀察團,並不顧奧斯曼帝國軍方地勸阻,執意要到第一線觀察。

這些中國軍人全都是瘋子,打仗有什麼好看的,在槍林彈雨之中,他們難道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這是奧斯曼軍官的共同想法,這也就是他們和中國軍人的最大差距。

兩次巴爾幹戰爭中國軍官全部在場,他們從戰爭中積累下了大量的經驗,所以才能在日後的大戰中所向披靡。

“太弱了,我很懷疑這樣的軍隊能堅持多長時間。”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看得張孝淮連連搖頭:“如果奧斯曼帝國面前是中國軍隊,他們頂多支援10天,曾經強盛無比的奧斯曼帝國的覆滅看來是無可避免的了。”

從一貫謹慎低調的張孝淮嘴裡說出這樣的話,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戰鬥力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柳波成指著地圖說道:“我判斷盟軍將會集中兵力優先消滅奧斯曼帝國佈置在馬其頓的軍團,一旦奧斯曼帝國的馬其頓軍團被擊潰,這仗他們就輸定了。”

“你們說元首為什麼那麼大力援助一個明知就快滅亡的帝國?”蔣百里忽然問道。

見軍官們各自思考,蔣百里笑了一下說道:“牽制,只要奧斯曼帝國不倒,英國就無法從這裡分心,這裡是英國保證歐亞航道暢通的重要地點,是列強角逐的戰略要地,是中國今後從亞洲進入歐洲的重要通道!”

他說的沒有錯,巴爾幹半島歷來都是亞洲通往歐洲的必經之路,中國在日後想要進入歐洲,就必須先得到巴爾幹半島,而預先在這裡保留一個完全倒想中德,但卻已經腐朽的政府,是絕對沒有任何壞處的。

巴爾幹是個大火藥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巴爾幹戰爭之後,各軍事強國加緊了軍備競賽,大量徵集兵員,研製和生產各種新式兵器,軍費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476億馬克。兩大軍事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制定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

那麼中國呢,中國也準備好迎接這次機會了嗎?

第三百二十二章 … 田中建四郎

1912年10月8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也相繼在17和18兩日先後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予土耳其統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權,要求奧斯曼帝國撤出巴爾幹。

奧斯曼帝國政府拒絕了這個要求,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軍隊總動員,同時請求中國和德國出面干涉。

巴爾幹同盟各國成員在兵員數量和武器質量,尤其是在炮兵質量和軍隊戰鬥訓練水平上,均要強於奧斯曼帝國的軍隊。10月22日,2萬的門的內哥羅軍隊與塞爾維亞伊巴爾部隊共同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奧斯曼帝國軍隊進攻,保加利亞的軍隊越過邊界向南推進。位於保加利亞集團右翼的第二集團軍擊退奧斯曼帝國軍隊。在左翼作戰的保軍第一、三集團軍,在多次擊退奧斯曼帝國軍隊後,於10月22日到24日在基爾克基利塞附近擊潰奧斯曼帝國軍隊第三軍,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