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北軍,則包括負責京師治安的“執金吾”約千人,以及被稱為北軍五校的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個校尉。這五校加起來,總兵力也約為五千人上下。
再加上部署在雒陽周圍的黎陽營、雍營、長安營,分別防禦洛陽以及長安方向,每營約集結一部,也就是千人左右的兵力。這一萬四千人左右的職業兵員,就是大漢赫赫兵威的象徵。
這些兵力,看似很少,其實卻有些類似後世的“架子師”。在平時,朝廷為了節約軍費,對每個校尉所部,只保留骨幹精銳千人。可每當有戰事發生,大漢就會以中央北軍作為主力,加入大量臨時徵募的良家子,進行擴充。
這時候,一個校尉,以原有的千人為骨架,迅速徵募新兵加入,在短短几天內,就可以讓這個校尉,得到三千甚至更多的滿員兵力。
按理來說,大漢經歷了這麼多年下來,憑藉著這些兵力,一直能夠有效的征討四方,威服天下,也沒有多少必要去擴張軍隊規模。畢竟,兵多了可是要花錢的。武人在當今的朝廷裡地位固然不算很高,可是俸祿卻絕不能低。要不然,那些武人憑什麼要對漢室天子唯命是從?
只是,自從中平元年“黃巾之亂”以來,整個天下一直是動盪不休,兵戈四起。大漢北軍被西羌的叛軍拖住,遲遲沒能平定涼州。如此一來,京師雒陽的兵力,就顯得有些空虛起來。
萬一國家在哪個角落裡又冒出一支叛軍來,當前的大漢,怕是都難以找到一支,可以用於平叛的正規軍。
什麼,你說還有大漢南軍?
笑話,那可是天子皇宮的看門狗,一旦被派出去,天子連睡覺都會覺得不安穩。大漢這數百年以來,就從來沒有過,派遣南軍出京征伐的先例!
鑑於以上理由,對於在雒陽城內,再組建一支可以出動的勁旅之事,就成為朝廷上下和天子的一致意見。(未完待續。。)
ps: 解題:故,做“亡故”解。
第10節 西園八校出
在軍隊的規模上,雖然大漢朝廷現在的財政狀況,堪稱是入不敷出,可是為了平定天下亂賊考慮,天子毫不小氣的大筆一揮,定下了八個校尉的編制。這八個校尉,分別是上軍校尉、中軍校尉、下軍校尉、典軍校尉、助軍左校尉、助軍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對於校尉的名稱,朝臣們毫無意見,反正就算叫出花來,其實還是一回事。朝廷巨頭們關注的,只有這些職位所任命的人員。
為了將己方的子侄,推上“西園八校尉”的位置,朝廷裡的幾大勢力,展開了極為激烈卻又隱蔽的爭奪。
在這番爭奪中,大漢天子無疑擁有最終的決定權。於是,在考慮到保持朝堂勢力平衡的基礎上,天子劉宏順便又為自己的“萬金堂”,新增了上億五銖錢的財富,這才在九月初,公佈了擔任各個校尉的人選。
不得不說,當今天子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經過二十年坐在皇位上的磨練,天子劉宏已經擁有了足夠掌控朝堂的政治手腕。他任命的這份名單,既在人們意料之中,又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西園八校尉,分別是:
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
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
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議郎。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瓊。
末了,天子還有一道特別說明。規定諸校尉都要被置於小黃門蹇碩的統帥之下。小黃門蹇碩總管各軍,又直接受命於皇帝。這樣一來,雒陽諸軍中,被天子直接控制的軍隊,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那麼,這份任命名單中。到底有哪些說道呢?
熟悉朝政的官吏,只要一眼,就能夠看出,這份名單的最大針對物件。那便是:
大將軍,何進。
大將軍一職,乃是當前朝廷地位最高的官位之一,位列太尉、司空、司徒這些“三公”之上,所謂“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簡而言之,大將軍可是相當於一個,掌管天下兵權的宰相。以至於大漢歷史上,竟然有好幾任大將軍,曾經決定過天子之位的歸屬。
但是,西園八校尉之中,從屬於大將軍何進那一派系的,居然只有原任屯騎校尉的鮑鴻一人。
其餘如袁紹屬於汝南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