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1 / 4)

小說:黃巾張狂 作者:一米八

就比如說,張梁事先派出去迂迴到漢軍側翼的那兩支萬人大軍,至少還要兩個時辰以後,才能夠進入作戰陣地。在那之前,加起來數量達到三萬的側翼包抄大軍,對整個戰局根本就連一丁點的影響都沒有。

在正面會戰中,唯有兵強馬壯者勝。

如此而已。

但是,雖然臉上有些焦慮,張梁卻毫無驚慌之意。這一戰,其實是必勝的。因為,他的大兄張角已經明著說了將會親自出手,扭轉戰局。

有了大兄的保證,張梁對最終勝利的獲得,毫無懷疑之心。他的焦慮,不過是對自己指揮能力不足的一種自責。

在剛才的戰事中,張梁看著後方逐漸減少的旗號,不由得對派出兩翼三萬大軍,包抄敵人的戰術,產生了一絲後悔。畢竟,步兵走的太慢了。最適合幹迂迴包抄之事的,還要數號稱“離合之兵”的騎兵。

可惜整個冀州黃巾軍裡,就算加上各級將校和他們親兵的數量,所有騎兵的總數,也不過五千出頭。

——也許,將兩翼派出去的軍隊,多留下一萬人,會對戰局更加有利?

這種自責中,張梁忽的又想起了魯莽出擊,結果身負重傷而回的侄兒張燕。只可惜馬匹太少,要不然若是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迂迴側翼的效果,可比三萬步兵還要強得多呢!

說來也怪。就在戰鼓喧天,雙方將士以命相搏的當兒,張梁的思緒,居然還能如同一道青煙般,四處發散。

張氏的下一輩裡,人才不多。這個義侄張燕,算得上是年輕一輩裡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在這一戰中就此夭死,對鉅鹿張氏一族來說,可以算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想到張燕,張梁不由得又將思緒,跳到了另外一個張氏子弟的身上。

——聽二兄說,張狂那小子,最近在徐、兗一帶,彷彿頗有名聲。傳說那小子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了一個“萬人敵”當做部下,在徐、兗一帶,打出了不少威風的戰績

ps:1闢除,亦稱“闢”、“辟召”。指的是漢代高階官員任用屬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屬,然後向朝廷推薦。董卓作為一軍統帥的中郎將,自然有自行闢除屬下掾吏的權利。

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

作為嫡親的張氏族人,張梁對張狂這個侄兒可謂是知根知底。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劍術出眾,夠得上“一郡之冠”外,這個侄兒好像就乏善可陳了。沒想到這一次,不光張梁自己,卻是連張角、張寶兩位,都對那小子看走了眼。

——能夠讓一位“萬人敵”成為部下,那是走了何等的狗屎運啊!

張梁的思緒,張狂自然察覺不到。而且,當前的張狂,也沒有時間去琢磨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如何。因為,天平軍正處在激烈的戰鬥當中。

以于禁所部為前鋒,典韋的“重鎧隊”做第二隊預備出擊。天平軍全軍,如同一條長長的箭頭,直指冀州討伐軍的後陣。

但是,在與討伐軍主將董卓碰撞之前,天平軍必須先經過一道關卡。

這道關卡,是編制為一千五百人的敵軍,和一員極為勇武的主將。

河北自古多豪傑。當年漢光武皇帝屬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中,出生於河北的就頗為不少。而在如今的黃巾起義中所嶄露頭角的河北新一代豪傑中,最為著名的那一位,便是:

——顏良,顏子美!

顏良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即使在遠處,也拉風到能夠被張狂一眼認出來。

確切的說,是認出顏良手中的那口刀。

在原來那位“張狂”身體裡所留下的印象當中,曾經與顏良見過一次面,比過一次武。而顏良那口別緻的刀,也給那位已經消失的“張狂”,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怨念。

那口刀,用一百二十煉的精鋼打造,柄長一尺五寸,刃長四尺八寸,刀身細長,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顏良對此刀極為珍愛,為其取名曰:秋水。

人的身形面貌可以記錯,“顏”字的將旗也可以別指他人,但是這柄冷光流轉的“秋水雁翎刀”,張狂是無論如何,不會看錯的。即使遠在百二十步以外,張狂的脖子,依然感到一陣涼絲絲,彷彿那口“秋水雁翎刀”的刀鋒,依然停留在他的喉頭上!

當然,現在是兩軍交戰,張狂作為一軍主將,自不會去與顏良單打獨鬥。不過,從身體主人所保留下來的過去記憶中,翻出顏良武力水準的張狂,依然對前面的于禁、典韋二人特別叮囑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