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靈的年紀在三十歲左右,任何人只要看上他一眼,就可以判斷出,他是一個極為強悍武者。不說別的,只看紀靈手上的那柄奇門兵器,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件奇門兵器,柄長四尺,刃長三尺,兩面開鋒,在刀鋒的最前端,卻又向左右開出了兩個刀刃。韓當認不出這件兵器的名字,可是張狂一眼看到了這東西,一個口順的名字就脫口而出:
“三尖兩刃刀!?”
認出這件兵器,張狂也就等於認出了這個敵人。袁術手下第一戰將,即使在巔峰期的關羽手中,也曾經支撐過二、三十回合的強力猛將——紀靈!
當然,以張狂記憶中的歷史,並不清楚這件兵器其實出自於《三國演義》的編造。讓我們再次原諒這位,將《三國演義》當做真實歷史的穿越者!
那麼,作為歷史上孫堅麾下先鋒大將的韓當,對上曾經的南方霸主袁術手下的頭號大將紀靈,將會是誰勝誰負呢?
在極為短暫的時刻當中,韓當曾經被紀靈的氣勢所震懾。但在此之後,韓當迅速的回過神來。面對著迎頭撲來的兇獸紀靈,韓當將馬頭一帶,就想要避過這個硬骨頭。
畢竟,韓當的目標,不是紀靈,而是紀靈的主子,“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嫡子——袁術、袁公路!
只是,韓當若想前進,紀靈此人就是避不開的。
馬頭一轉,紀靈隨之又攔在了韓當的前方。
這一刻,雙方的距離,不到五步。
紀靈出手了。
三尖兩刃刀的長度,超過了韓當的大刀。在使用這件重量達到五十餘斤的沉重兵器時,紀靈並沒有去發揮這件兵器可以施展出的種種技巧。
他只是平平的一刀橫切過來,不帶任何花哨。
但是,在看似簡單的一刀之中,卻蘊藏著至少十種以上的後續變化。正是因為前面的出招留了三分力道,紀靈才能夠在這一刀的背後,施展出足以克敵制勝的變招來。
就算紀靈不變招,這樣一刀下去,也足以切掉對手戰馬的頭顱。為了施展出這看似簡單的一招,紀靈在過去的十年之內,每天都要將這一招練習三遍以上。
光從這一招之中,就可以窺見,紀靈的武技,其實已經達到了化繁為簡、大巧似拙的境界了。如果他的戰炁修為能夠再進一步,便是一位新的“萬人敵”!
那麼,韓當又當如何化解呢?
韓當果斷出刀。
不是一刀,而是連斬五刀。
這五刀,有的力道輕,有的力道重。有的橫斬,有的斜切。有的擊中刀刃,有的擊中刀面。這樣一系列的巧妙敲打之下,紀靈的這一刀,終於砍不下去,主動變招。
紀靈手腕一抖。
這一抖,三尖兩刃刀突然彈起來,一側的刀尖變了方向,向著韓當的臉上颳去。饒是韓當手中刀,揮動的足夠快,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三尖刀的刀鋒,掠過臉龐時的鋒銳。
這一次交手,卻是紀靈佔了上風!
“義公快退!”
張狂的聲音,從後方傳過來。
在一時的衝動之後,張狂突然想到了兩個問題:
——能不能殺了袁術?
——能不能殺的了袁術?
要知道,袁術作為在東漢末年的風雲變幻中,深刻參與時局演化中的重要一員,若是死在茬平這樣的小地方,會不會對未來的大漢朝廷局勢變化,產生某種影響?
比如說,漢靈帝死去,何進被宦官殺死,導致董卓掌握朝廷大權,這一系列的事情,是否還能如期的發生呢?
對於這個問題,張狂老早之前,就曾經想到過。根據他在前生網上所看到過的一些資料,當然知道所謂的“蝴蝶效應”會帶來什麼結果。萬一袁術被幹掉了,那以後的歷史還會不會如同張狂記憶中的那樣推演呢?
或者說,歷史就是歷史,根本無法更改?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張狂心裡的那點兒野望,終究必然落得一場空。而對他來說最好的一條路,也就是乘早躲進哪個山溝溝裡,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縮頭烏龜,來保全自己的性命罷了。可是如此狼狽的結局,絕不是張狂願意接受的。
不過,想到歸想到。張狂目前連他到底是穿越到《三國演義》中,還是真實的三國曆史中,都弄不清楚。對於這種局勢的推演,就更加無從著手了。既然資料不足,張狂姑且認為他所處的時空並沒有將未來限死。這樣的話,他如今的這一番拼搏,才會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