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為了照顧在渤海的袁紹,董卓還同意將袁氏故吏,御史中丞韓馥,外放為冀州牧。還有執行毒殺何太后任務成功的虎賁中郎將袁術,也在袁隗的獎勵下,順利的得到後將軍的職位,離九卿只有一步之遙了。就連本來任職長安令的袁隗從侄袁遺,也被董卓提拔,一躍升遷為山陽太守。
由於袁氏的配合,外加上這一波對知名士人的大規模任用,初入京師就執掌大漢權柄的武人董卓,暫時得到了士人們的預設。
當然,如果日後董卓的執政過程中,稍微出現了一些讓士人們不滿的事情,這些暫時安靜一會兒計程車人們。也是不會吝惜自己的口才,必然對這個粗鄙的武人大罵一通。
沒辦法,誰叫董卓他不是士人出身呢?
士人們不罵他,難道去罵自己的領袖——那些在朝為官的名士們嗎?
第一個忌憚,董卓使用文的一手來解決。可對於第二個忌憚,董卓就只剩下武的一手可以用了。
只不過。那一手還未必好用。
張狂身為黃巾餘孽,自然在天下士人的眼中極為不堪。可是這個兵強馬壯的小軍閥,也不是董卓輕易出點兒兵,就能夠解決的。根據牛輔、徐榮等軍中宿將的評估,沒有三萬以上的精兵,還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休想戰勝太行賊。而若是想要徹底剷除太行賊,只怕所需的兵力和時間還要翻上一倍。
所以,在董卓還沒有穩定大漢的朝局。牢牢把握朝廷權柄之前,對張狂的態度,只能是以提防為主,和平共處。
為了提防張狂的太行軍,董卓依然讓升任中郎將的牛輔,率領本部駐紮在河東郡南部。同時,董卓還不顧《三互法》,將大將軍何進的部下。丁原的心腹之一,武猛校尉張楊任命為上黨太守。以防備太行軍南下,順便嘗試切斷張狂所統治的太行山與美稷、河套一帶的聯絡。
當然,此時的張楊,手下的兵力單薄,並不足以對張狂造成什麼威脅。因此,當董卓雄心勃勃的想要宰割天下。中興大漢之時,張狂卻在從事著一項與軍事無甚聯絡的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
遷徙流民。
流民就是人口,而人口是任何一個政權的根基。對根基單薄的張狂勢力來說,任何能夠增加治下地盤人口的事情,都是大事。對於聲名不佳。被天下士人目為山賊草寇一流的太行軍來說,流民是最可靠,最容易獲得的人口。
雖然這些人口,堪稱是一窮二白,用於定居恢復生產的所有衣食和生產工具,都有賴於太行軍提供。但對於太行軍而言,如此代價,算是勉強可以接受。
現在的白波谷一帶,正有數萬流民,在太行軍的安排下,進行著長途遷徙。這些流民的來源,說起來還與董卓有關。
當初董卓上雒成功,為了集中手上的兵力,也為了履行與張狂的一個口頭約定,曾經命令女婿牛輔放棄在白波谷佔據的兩座塢堡。不過,土地是被涼州軍放棄了,卻並不代表董卓會將這塊地皮完好無損的交給太行軍。
就算太行軍得到了漢靈帝的招安,在董卓眼裡,他們依然是一群黃巾餘孽。哪怕現在不適合與太行軍翻臉,但董卓也不會讓太行軍太好過。所以,在牛輔退出白波谷的時候,很是瘋狂了一把。
西涼軍軍紀森嚴,沒有主將的允許,士卒們是不能隨便騷擾地方的。不過,如果主將下令,同意進行對地方上的收刮,則西涼軍收刮的手段,不但老練,亦或可以說是殘忍。
太行軍是半個敵軍。
白波谷將要被太行軍得到。
這兩條情況相加,讓牛輔在執行退兵命令時,毫無顧忌的對部下兩千留守兵,下達了財貨收刮之令。甚至為了更加有效的將這裡的地皮收刮乾淨,牛輔還從河東其他幾個縣城,調來了三千“援兵”。
如此一來,被董卓軍所佔據的南堡和東堡的百姓,就陷入了極為悲慘的境地。
不但普通百姓的家財,被涼州軍肆無忌憚的收掠一空,就連一些當地小有聲望的豪強地主,也遭到了家破人亡的命運。除了收刮財貨和糧食以外,但凡被西涼軍發現的年輕貌美女子,也被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擄掠為奴婢。
整個過程中,只要西涼軍發現了反抗,就會毫無顧忌的動用武力。由此而被殺死的人,數以千計。可就連這些死者,也沒有被西涼軍放過。他們的首級被砍下來,成為西涼軍殺賊報功的憑信。
一時間,白波谷的南部,彷彿變成了人間地獄。在涼州軍撤走之後,嚎哭之聲,不絕於耳。一個倖存下來計程車人,更是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