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1 / 4)

小說:黃巾張狂 作者:一米八

“收讓軍,以清奸穢”。

並且,董卓在上表中還明確的提出,在達成目標之前,他將遵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的古訓,不再接受任何上命!

與董卓的上表在同一時間傳來的,是另外一個訊息。董卓大軍在沒有得到朝廷明確詔令的情況下,居然離開駐防地,開始東進!(未完待續。。)

ps: ps:1申伯,西周厲王至宣王時期人,周宣王之元舅也。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時,為了遏制“南土”楚國勢力的崛起,又能“封建親戚以蕃屏國”,宣王於公元前827年或稍後改封其舅申伯於南陽,建立申國。

申伯就國的時候,宣王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詩歌詠其事,此篇後收入《詩經》。

西周末年,周幽王廢申後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滿。申侯與繒國、西戎聯合伐周,導致西周的滅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周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再次充當了扭轉乾坤、開闢新時代的角色。

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

董卓的行徑,就像是在燒沸的油鍋中,突然澆上了一瓢涼水!

一時間,與宦官有聯絡的朝中重臣紛紛上書,抨擊董卓行動不法,非為人臣之道,要求天子派出使節,將這個目無朝廷法度的逆臣,奪下軍權,押送回京城下獄!

但是,大將軍何進對董卓的上表,卻保持著緘默的態度。

以外人的眼光來看,這多半意味著,前將軍董卓的上表,是得到了大將軍暗中同意的。宦官一系更是直接認為,董卓是投靠了大將軍何進,甘願成為何進的爪牙,充當反對宦官的急先鋒。

為了此事,在大將軍府擔任主簿的陳琳,特地鄭重的寫了一封諫書,遞給大將軍何進,勸說何進讓董卓退兵。陳琳在諫書裡這樣寫道:

“《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為亂階。”

——大將軍你的威勢已經是天下無人可比了。想要收拾宦官,直接下一道命令就可以了。如果讓董卓等外地的郡國兵進入雒陽,到了那個時候,可就是誰的兵多將廣,誰就有發言權了。說不得這樣就變成授人以柄,會引發極為可怕的動亂!

陳琳的文筆,那是沒的說。陳琳的道理,那也絕對不會錯。就連與大將軍何進關係向來不是太密切的典軍校尉曹操,也揹著好友袁紹,私下裡求見大將軍。勸說何進放棄引外兵入京的想法。事後,陳琳有感於曹操和自己見解相近,秘密的記載下這件事,道:

“曹公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只是,不管是陳琳也好,曹操也好,都無法說服大將軍正式下令。讓董卓統軍返回駐地。對於大將軍的這個奇怪舉動,整個大將軍府的吏員都是一頭霧水。反而是身為司隸校尉的袁紹,將其間的內情瞭解到了。

原來,大將軍何進之所以沒有下令,讓董卓停步,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命令不了董卓,也就不去丟這個臉了。

要知道,那個董胖子。可是敢於自恃兵權,直接推諉漢靈帝給他的詔書的。連漢靈帝都敢不理會的人。何進在自我感覺裡,更是沒有把握命令他。

萬一下達了命令,那個董胖子又不肯執行,未免會降低大將軍的威勢

而且,董卓這樣大張旗鼓的上路,從表面上看。對宦官們的威懾力,可比丁原、橋瑁、王匡等人強大得多了!

但是,大將軍何進對董卓的行為,可是極為惱火的。董卓的行徑,幾近叛逆。如果不是某個暗中的原因。何進其實很想命令同樣駐守在西邊,防衛羌人叛軍的當世第一名將皇甫嵩,從背後掩殺,陣斬董卓此僚!

可何進偏偏從可靠的渠道得知,董卓率軍東進,並非違背軍令。

前將軍董卓之所以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率領大軍東進,卻又是因為董卓的手中,的的確確有一份出自大將軍府的調兵文書!

若是沒有這份出自大將軍府的調兵文書,駐守潼關要塞的漢軍守關校尉,也不會允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