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領們也沒了顧忌,成天在張楊面前,旁敲側擊的督促他加快行軍速度,好早些救援晉陽城於水火之中。這樣的話,等到擊退太行賊,張楊可以成為晉陽城新的主人,而他們這些隨行有功之人,也就能夠從太原一郡的寺衙裡的好職位中,挑選一批肥缺,作為出兵的報酬。
但是,張楊雖然脾氣好,倒也不至於沒有自己的主意。他抱定了穩妥的打算,無論隨軍豪強如何催促,堅持不更改行軍的速度。張楊的主將地位擺在這裡,他既然堅持安全第一,豪強們也不敢做的太過分,以至於激怒了太守。
所以,當張楊大軍來到距離晉陽城三十里開外處,太行軍的預設戰場時,張狂已經率領太行軍主力,在此地多等待了兩天時間。
張狂本打算趁張楊大軍遠來,立足未穩之際,先給他來一個以逸待勞,迎頭痛擊。不料張楊乃是漢軍宿將,也許提不出什麼奇謀,出不了什麼奇兵,但一個“穩”字,卻足以讓張狂的圖謀落空。
距離太行軍大營還有足足十五里地,張楊就命令部下士卒,在一座比周圍高出十丈有餘的小山包附近紮營。他在仔細查探過地形後,依託地勢,讓士卒修建了不少臨時防禦工事。接著,又讓手下沿著大營寨牆,每五十步搭建一座四丈高的木頭箭樓。
瞧這個架勢,張楊根本就沒打算繼續前進,與太行軍交戰!(未完待續。。)
第34節 院後火起中
張楊此次驅動大軍前來,本就不是與要張狂硬拼的。只要能夠讓張狂攻不下晉陽城,便算是張楊的勝利。至於要不要與太行軍硬碰硬的幹上一仗,並不是張楊心中最關心的事情。
如今的局面是,太行軍深入敵境,糧草補給需要從三百里以外的西河郡運過來。而張楊因為是得到了太原郡上下的邀請而來,糧草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