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2 / 4)

5;15分。第一枚導彈落在了基隆空軍基的的跑道上。

接下來的10多分鐘內。臺灣北部的區的0多座空軍的(包括野戰機場)均遭到了高強度轟炸。

很多人都認為。“臺海戰爭”從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五十八章 空中化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8…28 3:21:38 本章字數:4765

作戰行動與空中打擊幾乎同時展開。

歷經寮國戰爭與半島戰爭,共和國空降兵的作戰能力已經聞名遐。很多時候,國外的新聞媒體甚至用“空降兵”代指共和國陸軍。在外國記者眼中,那些從天而降、面對敵人裝甲部隊毫不畏懼的空降兵才是共和國現代陸軍的真實寫照,而共和國陸軍的裝甲兵反而被很多人忘在腦後。

兵法曰:兵貴神速。

與其他作戰部隊相比,空降兵最能體現“兵貴神速”。

以通常的空降作戰距離、即500千米計算,空降兵能在1個小時內到達目,用2到小時展開、完成陣地部署,其他作戰部隊則需要數日、甚至十數日才能到達。因為空降兵的作戰行動非常迅速,所以很多國家又將空降兵稱為“飛行步兵”。

最初,共和國的降兵隸屬於空軍,是空軍的獨立兵種。將空降兵劃歸空軍,與其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沒有空軍的運輸機,空降兵就是單純的步兵,優勢將蕩然無存。軍事改革之後,空降兵轉入陸軍,成為陸軍的獨立兵種。雖然按照作戰方式來看,空降兵仍然以地面作戰為主,不像空軍的其他作戰力量一樣、以空中打擊為主,但是在轉歸陸軍之後,空降兵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即沒有直接隸屬空降兵的空運力量。為此,陸軍在202C年提出擴大陸軍航空兵、提議將運輸機劃歸陸軍航空兵,最終因為空軍的堅決反對,陸軍的提議才沒有得到批准。

陸軍單獨組建空運力量,:不現實,又嚴重浪費資源。

第二次軍改革時,總參謀部對空軍的運輸機群做了調整聯合指揮機制逐漸形成後,隸屬空軍支援航空兵的運輸機群採用雙軌編制,既平常管理由空軍負責,作戰行動時則聽從空降部隊調遣。為此軍還從緊張的軍費預算中抽出一大筆錢,與空軍聯合改進Y…14Y…15,並且額外採購了一批運輸機,增強空中投送能力。

空運力量的改革,可以看:是“聯合指揮機制”的縮影。

在空軍與陸軍的聯合推動下,戰爭發時,共和國運輸機群規模已經超過美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空運力量,在總共360運輸機中戰術運機佔了三分之二,大型戰略運輸機佔了三分之一。如果按照空運效率計算,共和國空軍的空運能力是美國空軍支援航空兵的150%左右。主要是Y…14C與Y…15B採用了能量級別更高的12級複合蓄電池與功率更大的推進電動機,單架次運送能力明顯提高。全面採用模組化設計與建造工藝後,單機的日常維護量比原形機降低了50%。以Y…14C為例,載重35噸(2個空降班的標準重量)時:夠單程飛行千米、或者將部隊投送到2000千米之外,任務週期小時,空運效率比美國空軍的C130K高出74%、比歐洲聯合開發的C…160高出52%,一個大隊的24Y…14C就能空投1個空降營的全部作戰力量。如果執行物資空運任務,一個大隊的24Y…14C能夠在24之內向2000千米外運送5000~:作戰物資!

半島戰爭後。和國發起第二輪軍事改革。

任何軍事改革都得以軍事~為基礎紀佑國發起地軍事改革中。推行地軍事理論是“高技術戰爭”。沒人否認科學技術對現代戰爭產生地重大影響。但是任何科學技術都得透過某種具體形式來影響戰爭。在此情況下。在趙潤東發起第二輪軍事改革地時候。總參謀部提出了“軍事力量空中化”地軍事理論。

該理論地核心思想就是:空中化程度決定了軍隊地實際打擊能力。

在普通人看來“空中化”就是強調空中打擊在戰爭中地支柱地位。相對而言。空中打擊只是“空中化”地初級階段正地“空中化”是指軍事力量以空中平臺為基礎。空運能力直接決定軍隊地投入能力。

“空中化”理論不但影響了空軍影響了陸軍與海軍。

3年間。共和國空軍幾乎沒有採購新式作戰飛機而化大力氣強化空運能力。花費數千億採購與改進運輸機。

毫無疑問,“空中化”的基礎不是戰鬥機與轟炸機,而是運輸機。

雖然空運效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