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美國海軍並沒死心。
不管怎麼說,伊朗戰爭是美國當局為了消耗掉國內過剩物資打的一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打贏。大蕭條爆之後,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美國共和黨總統弗雷德裡克只能推行凱恩斯主義,以財政預算開支的方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勞動崗位,而國防預算就是政府財政開支的大頭。
在軍費比較充足的情況下,美國海軍決定單獨搞“海上平臺”。
可以說,在美國海軍的努力下,四隻左右,“海上平臺”幾乎就要變成現實了。當時承包該專案設計工作的諾思羅普公司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細節設計也進行了一大半,就等美國國會批准採購經費了。非常可惜的是,共和黨在這一年輸掉了大選,而當選的民主黨總統韋斯特伍德的競這口號就是縮減政府開支,提高政府公信度,增強美元購買力。以當時的情況,別說花4乙美元購買一座“海上平臺。”就算只需要的億美元,白宮也不會批准這樣的軍購合同。
用“胎死腹中。來形容美國海軍的“海上平臺”專案,一點也不為過。
與美國海軍相比,共和國海軍就要幸運得多了。
早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二二,二扣國海軍就提出了與,“海卜平臺。類似的方品二,縣是,因為沒有航程足夠遠的作戰飛機,所以共和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在參戰之後,只能打擊印度北部地區的目標,而無法打擊印度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