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重大,五角大樓收到訊息後就向洛布林夫人彙報了情況。等到洛布林夫人趕往白宮的時候,五角大樓才來了一份估計資料。按照五角大樓的估計。如果之前收到的戰報沒有錯,即戰鬥群的3艘航母、3艘巡洋艦與6艘驅逐艦全軍覆沒,那麼美國海軍官兵的陣亡與失蹤人數肯定會過打手 刃。暫且不說其他損失。僅此一點就足以讓共和黨政府面臨下臺的威脅。
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哪怕是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與半島戰爭中,美國海軍也沒有如此慘重的傷亡。更重要的是,在蘭德斯向國會提出派兵參戰的請求時,民主黨的議員就在眾議院與參議院先後提出了同一個問題,即如何保證美國不會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不可承受的損失。雖然民主黨議員順應選民的思想,沒有說得過於直接,即沒有說出美國當局如何避免與共和國爆戰爭,但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明確,即這場由共和國極力宣揚的戰爭只能取勝,不能失敗。不然共和黨政府就得承擔一切責任。
母庸置疑,蘭德斯不是那種有勇氣承擔責任的總統。
說得不客氣一點,蘭德斯在此之前甚至沒有意識到需要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
面對洛布林夫人,蘭德斯提出的第一斤。問題就是共和國是否與此有
。
顯然,這是一個毫無營養的問題。
在提交給國務卿的報告中,五角大樓的那些官員沒明確無誤的提到。雖然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共和國空軍或者共和國海軍襲擊“俄勒網”號航母戰鬥群,但是有理由相信,除了共和國之外,沒有第二個國家有能力、也有理由襲擊美國艦隊。也就是說,五角大樓肯定了襲擊“俄勒網”號航母戰鬥群的就是共和**隊,只是要把這件事情擺到檯面上來,美國當局還缺乏足夠的證據。
問題就在這裡,能夠找到證據嗎?
在洛布林夫人的要求下,蘭德斯召開了緊急網路會議,不但讓參聯會的將軍做了情勢評估,還讓遠在前線的杜奇威彙報了戰場情況正是如此。杜奇威才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沒能對美軍部署做出調整,差點成了共和**隊的俘虜。
在參聯會的將軍看來,找到證據根本不是問題。
從理論上講,找到證據確實不存在多大的問題。不管怎麼說,紅海平均水深不到沏米,交戰海域的最大深度不會過打手 功米,打撈戰艦殘骸的工作有難度,卻沒有不可克服的難度。只要能夠將戰艦殘骸撈起來,哪怕只是部分殘骸。也能從中找到可以指向共和國的證據。
問題是,在杜奇威看來。關鍵不是找到證據。
用杜奇威的話來說。等到美國海軍派出的工程船將戰艦的殘骸打撈起來,戰爭早就結束了,到時候就算能夠取得可以用來指責共和國的證據,美國還能夠為了一場已經結束的戰爭與另外一個級大國打一場世界大戰嗎?更何況,本來就是共和國率先出兵土耳其,美國以土耳其盟國的身份參戰,打擊美國艦隊也是正常軍事行動。如果考慮到美**隊已經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協助以色列軍隊入侵敘利亞。並且在戰場上與敘利亞、以及作為敘利亞盟國的共和國的軍隊作戰,那麼共和國更加有理由,即以協助敘利亞進行防禦反擊為由打擊美國艦隊了。
事實上,美國總統與國務卿要的不走向薦和國開戰的理由。
不得不承認,洛布林夫人與蘭德斯都是政治場上的老手。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兩人以尋找反擊理由為由,召集參聯會成員與杜奇威開會,就是想借杜奇威的嘴巴。讓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參聯會將軍們閉上嘴。作為政治家,蘭德斯與洛布林夫人都知道,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是共和國,而是那些渴望戰爭本站新地址已夏改為:四姍凹加8凹敬請登陸閾讀,切要知道,如果讓這些軍人掌握了可以向共和國宣戰,他們肯定會毫無顧忌的引爆一場世界大戰。
杜奇威出面,蘭德斯與洛布林夫人的目的達到了。
確定無法立即找到反擊共和國的理由之後,話題轉到了戰場上,即美國應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有所取捨。
因為在前面討論“證據”的時候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所以討論到這個問題時,五角大樓與前線司令部同時來訊息,共和國陸軍聯合兩伊軍隊在北方戰線上起大舉進攻,已經對馬拉蒂亞與伊斯肯德倫構成威脅。
必須承認,裴承毅無意中幫了杜奇威一把。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不是共和國陸軍在北方戰線上起總攻,不管杜奇威是否願意做出讓步。在參聯會的逼迫下,蘭德斯與洛布林夫人都會讓杜奇威就範,即在的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