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同盟條約。與“正式同盟條約”的最大區別就是兌現時的條件,即要兌現條約。必須再次獲得國會認可。這種制度。最初是為了保密,畢竟把秘密同盟條約拿到國會去討論,肯定會變得毫無秘密可言。也正是如此。大多數秘密同盟條約在關鍵問題上都是模稜兩可,比如在具體詞義上做手腳。這麼做,也是為了留下退路,避免受制於人。總而言之,杜奇威要想給契力亞科夫一個肯定答覆,首先就要爭取獲得國會的支援,或者說只有得到國會支援之後,杜奇威才能給出答覆。
在熱線電話中,杜奇威也明確表示,將盡快給出明確答覆。
事實上,在他與契力亞科夫通熱線電話的時候,國會參眾兩院院長。黨派領袖、主要職能委員會主席、以及一些很有資歷與威望的議員已經接到白宮秘書的電話,正在陸續趕過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海軍襲擊了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軍事基地。
從概圓形書房到會議室,短短几十步路,杜奇威走了好幾分鐘。
作為美國曆史上,少有的幾個在當上將軍之後進軍政壇,並且主進白宮的總統,杜奇威的軍事才能超過了任何一位美軍將領。雖然情報非常有限、局勢仍然不太明朗,但是共和**隊在天亮之後美國這邊還是飛日深夜展開的一系列打擊行動,已經大大超出了杜奇威的預料。甚至與他的設想完全不搭邊。
可以說,天亮前的戰鬥。既讓杜奇威感到震驚,又讓他鬆了口氣。
讓他震驚的,是共和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中那些極為先進、而且遠遠超過美國的武器系統,特別是針對俄軍空射巡航導彈的“區域性鐳射攔截系統”以及針對俄羅斯戰略核潛艇的打擊系統,即雷霆萬鈞、又異常精準、更讓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望塵莫及。萬幸的是,共和國的戰略防禦與戰略打擊行動基本上在杜奇威的預測之中,特別是在天亮前,針對俄羅斯核武器庫與核原料庫的轟炸行動,即便手段有點驚世駭俗,但是打擊時機與打擊結果都與杜奇威預料的相差不大。因為俄羅斯基本上喪失了核反擊能力,就算還有一些戰術核武器,也很難突破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所以共和國沒理由對俄羅斯進行核打擊,也就不會使戰爭升級。
玉亮後的戰鬥,就讓杜奇威看不懂了。
對俄羅斯進行全面戰略打擊。而且首先打擊防空系統並沒有錯,即便讓杜奇威來策劃指揮,他也會這麼安排。原因很簡單,在《倫敦條約》前兩個階段的削減工作結束後,各國的戰略力量都大幅度削弱,戰糊廈詐機機群的模縮水接“戰略航空兵很難承擔起倉部“吼擊務。必須儘快投入戰術航空兵,而要讓戰術航空兵執行戰略打擊任務,首先就得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特別是攔截範圍在助千米以上的戰區防空系統。 雖然戰術戰鬥機也配備了一些射程超過四千米的遠端彈藥;有的戰術巡航導彈的射程甚至超過!奶千米,但是這些彈藥要麼威力有限、要麼價格帶貴。而且儲備數量非常有限,所以在戰爭初期,如果用戰略航空兵執行常規打擊任務,其首要任務就是充分利用超遠的打擊距離。集中力量撕開敵人的防空網,為戰術航空兵開啟進出通道。
問題就是,共和國戰略打擊的方向不是西伯利亞、而是遠東地區。
年初的時候,隨著大戰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杜奇威就組織參聯會的高階將領,對大戰初期的局勢做了一次粗略分析,重點討論了大陸戰場。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多此一舉。美國的計算機技術不比共和國差,甚至還要先進一些,完全可以用計算機對戰爭局勢與戰局發展做模擬分析。 客觀的講,計算機模擬分析的結果非常準確,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再先進的計算機都模擬不了軍人的實戰經驗。
這次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只要中俄開展,共和國陸軍就將猛攻西伯利亞。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西伯利亞地區、特別是從秋明到新西伯利亞長達舊四多千米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地區,因為只有一條鐵路幹線,加上伊姆格特沼澤的影響,該地區的防禦非常脆弱,只要共和**隊能夠攻佔其中任何一處交通樞紐中心,就能切斷從歐洲地區通往遠東地區的交通線。因為俄羅斯遠東櫃區沒有完備的工業體系,也沒有足夠多的人口,所以導歐洲地區中斷聯絡之後,很快就會落入共和國手中。按照陸軍參謀長布呂歇爾的說法,只要共和國願意,完全可以在佔領秋明或者新西伯利亞之後,出動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預備役與民兵部隊去攻佔遠東地區。
雖然杜奇威沒有這麼“悲觀但是他也認為,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