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芹和國很有可能在進軍西伯利亞之前掃蕩遠東地區。
更重要的是,共和**隊的首要目的不是收復失地,也不是打垮遠東地區的俄軍,而是控制遠東地區的海軍基地。如此一來。最理想的選擇不是沿公路與鐵路線進攻,而是直接從海上進攻,也就走進行兩棲登陸。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海軍陸戰隊成功登陸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控制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所有海軍基地與主要港口,將戰線向東北方向推進了數千千米,美國除了只能在關島與澳大利亞方向上用兵之外。還得加強阿拉斯加方向上的防禦部署,阻止共和**隊登陸北美大陸。可以說,只要走到這一步,不管共和國會不會借道俄羅斯東北地區登陸北美大陸。都等於牽制住了數十萬美加軍隊,達到了分散美**事力量的戰略目的。
果真如此的話,這絕對是非同凡響加出人意料的戰爭計劃。
出其不意,一直就是裴承毅用兵的特點。
可以說,在此之前,杜奇威考慮過這方面的情況,只是一直認為,裴承毅不大可能在全面戰爭中冒險。要知道,世界大戰不是區域性戰爭。主要戰場上的任何失敗都會對全域性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戰敗。如果說輸掉幾場區域性戰爭還有重頭再來的機會,那麼輸掉一場世界大戰就再也別想翻身了。
正是想到這一點,杜奇威的心情才格外沉重。
不管他是否相信共和**隊將重點放在了太平洋戰場上,他都得承認。此時的局面比之前預料得複雜得多,也嚴峻得多!,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肌忙。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
正文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三章 當務之急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9…10 12:27:31 本章字數:6291
白宮會議室內。在眾多議員的主張下,僅僅過了弓分鐘知山題就由“是否及時兌現條約義務”轉變為“立即參戰對美國是否有利”
議員的想法不必多說,就連參眾兩院的民新黨領袖、以及民新黨黨魁按照美國的相關法律,總統參選人不得為政黨黨魁,所以杜奇威早已不是民新黨黨魁都對戰爭抱有一絲幻想,認為美國可以效仿前兩次世界大戰,在其他列強爭鬥的時候有條不紊的預熱,等到其他列強鬥得遍體鱗傷之後再參戰,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問題是,現在的情況與前兩次世界大戰一樣嗎?
不可否認,美國確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受益國,而且正是這兩次世界大戰成就了美國的霸主地位。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也就是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並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強國,也就不是戰爭的聚焦國。更重要的是,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一些基本戰略使其長期遊離於國際秩序之外,並未捲入列強紛爭。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孤立主義”在美國盛行,雖然咽年在紐約爆發的大蕭條徹底改變了全世界。但是憑藉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美國成功置身旋渦之外,沒有捲入歐亞大陸列強間的紛爭,為自己創造了最為理想的戰前環境,也為選擇最合適的參戰時機打下了基礎。
毫無疑問,此時的美國並不具備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
面對冥頑不靈的國會議員,杜奇威只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共和國主動發起進攻,美國該怎麼辦?
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可以輕鬆回答的問題。
雖然幾位國會議員的態度仍然堅決,堅持以美國利益為準,即不管是否參戰、以及在什麼時候參戰。都的由美國利益決定,而不是由盟國利益決定、更不是由未有公開承認的盟國的利益決定,但是在“美國利益”的含義上,眾多議員都肯定了一點,即重要盟國的利益就是美國的利益,保護盟國不受侵略,也是在保護美國利益。由此可見,議員已經換種方式承認了兌現盟約的重要性。問題是,涉及到具體問題。即美國什麼時候兌現盟約時。幾位議員都表示需要足夠的時間。在這個問題上,杜奇威沒有堅持己見。只是在承認國會需要更多的時間討論與審議相關議題之後,要求給予聯邦政府足夠多的支援,讓聯邦政府提前展開戰爭準備工作。對於杜奇威這個小小的要求,幾位議員都沒反對,表示將積極活動,儘快透過聯邦政府提交的相關法案。 談到這,也就沒有什麼好談的了。
送做幾位有頭有面的國會大人物之後,杜奇威給正在飛回華盛頓的洛布林夫人打了電話,讓這位網剛去拉美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