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部分(3 / 4)

班達,而且得拼死守住班達,不讓刀軍的3個旅會師,協助博帕爾集團軍殲滅刀軍。如此一來,法塔赫布林集團軍被牢牢的牽制在了班達。既不能隨意運動,又不能與博帕爾集團軍會師。

換個角度看,這不正是裴承毅所要達到的戰役目的嗎?

印軍想以各個擊破的方式殲滅刀羊,裴承毅也想用同樣的方法幹掉2個集團軍。

不管具體戰術,要想達到目的,必須在區域性戰場上集中優勢力量,也就必須想方設法的牽制住某一股敵人,為殲滅另外一股敵人創造機會。

與對手相比,裴承毅只多考慮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手的意圖。

早在博帕爾集團軍北上之前,裴承毅就斷定,印軍會以各個擊破的方式對付刀軍。如果做得太絕。不給印軍任何希望,博帕爾集團軍肯定會在出後不久停止前進,最多在埃達汰駐防。埃達沃離主戰場數百千米,就算刀軍能夠趕過去打手 也就只能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決戰。很難掌握主動權。更重要的是。博帕爾集團軍有個主力師,其中3個是裝甲師。以刀軍的戰鬥力。運動戰還有點希望,陣地戰不但損失大。而且殲敵的希望很渺茫。要想避免打陣地戰,就得把印軍引出來,在裴承毅選擇的戰場上決戰,讓刀軍掌握主動權。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在博帕爾集團軍北上之前,讓刀軍分兵兩路,只讓個旅向法塔赫布林方向運動。最初的時候,裴承毅還有點擔心這個簡單的伎倆會被杜奇威識破,從而使整個戰役計劃失去可操作性。隨著博帕爾集團軍北上,裴承毅的這個擔憂就不存在了。實際上,不管杜奇威有沒有識破,印軍沒有別的選擇。刀軍嵌入印軍兩條戰略防線的結合部,印軍必須起反擊,而且必須幹掉刀軍。

判斷出對手的戰術安排後。其他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所謂欲取之、必先予之,讓第們裝甲突擊旅攻佔佔西,雖然存在分散兵力的風險,但是能夠露出一個大大的破綻,讓印軍認為殲滅刀軍的時機成熟了,從而集中兵力在某個方向上起進攻。為了把印軍引向更有利的戰場,也就是距離馬尼格布林更近的穆爾瓦拉,裴承毅不得不集中全部運輸力量,在出日向馬尼格布林投送炮兵與物資。此舉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印軍果然選擇穆爾瓦拉為主要攻打目標。由此可見,在安拉阿巴德修鐵路、向馬尼格布林部署炮兵,是整場戰役畫龍點睛的一筆,最有深遠意義,也最能體現前線指揮官的戰役謀打手 “能力。

走到這一步,印軍已經輸掉了這場戰役。

接下來,印軍的行動不但完全在裴承毅的掌握之中,而且沒有半點轉圈餘地。

法塔赫布林集團軍佔領班達後,即便印軍採用最為有利的戰術:博帕爾集團軍立即從達莫出,強攻穆爾瓦拉;法塔赫布林集團軍派出部分兵力攻打吉德勒古德,拖住第切裝甲突擊旅,其餘部隊在班達構築防禦陣地。印軍也沒有半點獲勝的希望。

從戰場局勢來看,到達穆爾瓦拉的第仍裝甲突擊旅不會與博帕爾集團軍進行正面決戰,裴承毅也不會允許第仍裝甲突擊旅擾亂他的戰役部署。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第仍裝甲突擊旅邊打邊撤。利用從穆爾瓦拉到馬尼格布林大約曰千米的路程,在沿途的邁赫爾、瑟德納等地層層設防。充分利用裝甲突擊部隊的快突擊能力,以運動戰的方式多層次阻擊博帕爾集團軍,減緩對手的突擊度。對裝甲部隊來說,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減慢前進度等於死路一條。打到最後,就算博帕爾集團軍能夠逼近馬尼格布林,也是強弩之末,無力邁出最後一步。博帕爾集團軍停止進攻的時候。就是刀軍起反擊的時候,以共和國陸軍的突擊能力,必然以摧枯拉朽之勢殲滅博帕爾集團軍。

博帕爾集團軍完蛋了,法塔赫布林集團軍還能獨存嗎?陳僕知,乃裝甲突擊旅在南再打得特別吃力,不然第州裝甲:二會南下,也就不會讓法塔赫布林集團軍逃之夭天。

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戰役開始後,第刀打手 裝甲突擊旅主動出擊。擊潰前來牽制其行動的印軍。然後向班達方向起反擊。讓法塔赫布林集團軍把主力全部留在班達,以死守的方式對抗第刀裝甲突擊旅的進攻。雖然以甲突擊旅的實力,很難一口氣幹掉規模是自身幾個倍的法塔赫布林集團軍,但是肯定能夠拖住該集團軍,等到殲滅博帕爾集團軍之後,再集中兵力殲滅法塔赫布林集團軍。

實際上,這也正是裴承毅安排的戰役步驟。

雖然連杜奇威都不相信,僅憑第扔裝甲突擊旅能夠幹掉博帕爾集團軍,但是不要忘記留在佔西的甲突擊旅。因為印軍把主力集中在了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