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指揮體系都與以往一模一樣,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機動單個”能夠隨同“戰鬥單位。一同執行作戰任務,或者為“戰鬥單位”提供兵員。說簡單一點。“機動單位”就是“戰鬥單位”的戰略預備隊,是共和國陸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的編制體系,賦予了共和國陸軍更加靈活的作戰能力。
事實上,正是需要更加靈活的作戰能力,才對編制做了調整。
用項鋌輝的話來說:印度戰爭之前,共和國陸軍一直在家門口作戰,而且往往有十分明確的目標,為戰爭做了充足準備,能夠依託本土龐大完善的交通系統,因此在戰鬥中無往不勝;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陸軍必須走出家門,到更遠的地方去作戰,再也無法依託本土的基礎設施,必須具備更加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與戰略機動能力,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戰勝更加強大的敵人。
由此耳見。“戰鬥單個”確實是最適合未來戰爭的地面部隊。
除了非常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之外,戰鬥單位的戰略機動能力也非同一般。在標準配備的情況下,一個戰鬥單位的兵力在2萬人左右,各類武器裝備與持續作戰打手 時內形成基本戰鬥力,在辦卜時內形成全部戰鬥力。如果由必架小舊運輸機進行空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