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3 / 4)

小說:東唐再續 作者:一意孤行

他穿越的前些年,寫唐太宗個人政治作風的文章很多,也都不免於這個偏向。而他本人是學法律出身,關注制度遠遠超過關注個人。

其實,太宗皇帝也很看重製度。他認識到相權對君權的制約及其作用,因而能以政事堂為舞臺,導演出有聲有色的“貞觀之治”。

第二次權力危機是武則天篡權。武則天從高宗永徽五年入宮,到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即位做皇帝,經過三十六年的慘淡經營,透過一條陰險狡詐、血腥殘忍的道路,造成中央政權幾度危機,然而因為有政事堂制度的制約作用,遂使得國家政治和社會經濟仍能穩定地向上升的趨勢發展和前進。

武則天在位二十一年,先後用宰相七十六人,被殺者十四,被流者十,被貶者十九人,仍然出現一大批直臣名相,如狄仁傑、姚元崇相於內,婁師德、郭元振將於外,在政事堂制度許可的範圍之內,武則天的專橫不得不受到制約。如果沒有中國特有的皇帝制度,沒有母后攝政的合法慣例,武則天上臺做皇帝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沒有政事堂制度下群相的制約和輔助,她要穩定政局,治理國家更是辦不到的。而政事堂制度也正是在武則天時代,有了重大發展和變化,其實並非偶然。

在原先的歷史上,有唐一代二八九年,連武則天在內,凡二十一君。在這二十一個皇帝中,中宗、睿宗、順宗、穆宗、敬宗、哀帝,在位不過五年。高祖雖是創業開國君主,後世人一般認為其才德不過中主。而高宗、肅宗、代宗、德宗、懿宗、僖宗均為平庸之主。文、武、宣、昭諸帝可算中主偏上。稱得上“明君聖主”者,唯太宗一人;玄宗、憲宗次之,已是半明半昏之主矣!二十一君狀況如此,而唐代近三百年曆史,社會經濟竟有巨大發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豈是偶然?

李曜由此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改革,永遠是自上而下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更小。

PS:改革應該由上而下,這個觀點我在讀者QQ群裡提到過,還提到了幾個改革的方向,現在開始進入正題了。不過中書門下是改革的起始點,在李曜的改革中,有時候因為古人的思維慣性,可能需要打著“復祖宗舊制”的旗號,所以才有這一章細說中書門下權力變遷的文字。

另外我承認我喜歡“右相”這個稱呼,當然“左相”也可以,因為聽起來比較牛咳咳。

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

中書政事堂內,已只剩宰輔重臣,此時諸位宰相正“坐而論道”,圍繞右相李曜提出的幾項改革意見進行討論。

循序漸進,是李曜的一貫宗旨,此次他提出的幾條改革意見,也主要集中在經濟、軍事領域,基本未曾涉及政治制度。這幾條意見,總而論之,有如下幾項:

一,採取官督民辦制度,大力修復和新開關中水利灌溉工程;由尚書右僕射王摶主抓。

二,採取官府出資、民間出力的辦法,修復和加大關中造林工程;由刑部尚書裴贄主抓。

三,在長安城主城之外的東面,新建“自由貿易區”,採取河中東昇新城建造和分攤入股辦法,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建造、經營運作,官府負責維持市場秩序,但除朝廷法令所禁止的經營專案之外,一切商業活動均可自由進行。自由貿易區的稅率為“十三”制,即百分之三十為營業稅。自由貿易區內的各經營單位需要有稅收報表、消費憑證等,此類事務由戶部新建‘自貿司’全權負責。由門下侍郞兼三司使劉崇望、戶部尚書孫偓主抓。

四,河東四面總攬後勤諸事排程大行臺將全力協助關中地區恢復並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在河東、河中等地區實行數年的各項促進農業生產之制度,將全面引入朝廷,特別是關中地區,其中河東、河中兩大軍械監將全力提供關中所需的農具、“化肥”等物資。此事由工部全權負責。由中書侍郎、工部尚書陸扆主抓。

五,朝廷組織保甲團練,把農村住戶中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一下的成年男子組織起來,十家編為一保,以武鬥選出保長。保丁平時種田,閒時練兵,戰時隨時準備編入軍隊作戰。此時由右相李曜親自主抓,關中地區由左右羽林大將軍李筠、史建瑭分抓;河中地區由河中行軍司馬郭崇韜分抓,河東地區由晉王李克用指派人手分抓,其餘各鎮由節度使分抓。

六,徵收“神惠稅”,除皇宮中供奉李唐皇室祖先、道祖玄元皇帝李耳之三清殿外,全國各處道觀、佛寺、尼庵等宗教產業,均需上繳“天神佛陀惠民稅”。具體稅金徵收分為不動產稅及香火稅。該稅金之使用,僅限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