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人至涕泣於市道”,而新稅制的名目多如牛毛,搜刮之苛刻更為驚人,結果“富者不得自保,貧者無以自存,起為盜賊”。這時,一場主角幾乎盡是各豪族大姓的暴…亂爆發了。有人統計過,當時起兵反對王莽的義軍首領中,普通百姓只佔29%,而豪強大姓卻佔了71%。
那時已經68歲的王皇帝甚至來不及收到廣大納稅人們讀懂了他的王命的反饋,還在悲涼地哭號著“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殮滅眾賊?既令臣莽非是,願下雷霆誅臣莽”之時,就被亂兵所殺。令他稍稍寬心的是,一如當年就擁有滿山遍野的真心擁戴一樣,他死後仍然有數千位知識分子,追隨他跌落的王冠,正氣凜然地自刎相陪。而王莽這一場根本沒有真正開始的改革,也便在數不盡的不解和謾罵中,開始了它長達兩千多年的觀念旅行:一個“民選的皇帝”,又被身份、利益、素質和動機全然不明的“民”所淘汰。
雖然有相當的創意,甚至出現了中國所得稅的萌芽,王莽的改革卻終因其可疑、可嘆甚至可恥的失敗,而被人嗤之以鼻。人們所不願知道的是,理想主義的王莽,其實比他們能夠想象的人格,都要偉大得多。有句話說“王莽恭謙未篡時”,其實李曜心底裡一直認為,一個代漢而死的人,何篡之有呢?當年不是萬眾齊心非要讓他來當這個皇帝的麼?就如那代替趙氏孤兒去死的程家少年,你能說他是“抄襲”麼?
如果他的措施真正能夠推廣開來,廣大納稅人是不需要透過非人的手段(如戰爭、瘟疫)就可以過上美好生活的。可即使是那些納稅人,最終卻是毫不猶豫地對他們理論上的恩人舉起了屠刀。
為什麼?
為什麼?
關鍵在於推廣失敗。
而推廣失敗,則是因為這些制度從根本上觸動甚至是推翻了地主階級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李曜如今的試探性改革——《新城擴建令》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去觸動大唐統治階層的利益,反而為他們謀利。當然,與此同時,也想方設法“夾帶私貨”,以便讓老百姓過得更好。
門閥世家、地主豪強,這些人組成了大唐的統治階層,新城擴建令便是一次為他們謀利的改革。
《新城擴建令》規定,出資參與建設東昇新城的股東,按照出資比例享受新城建成之後的利潤所得。如果僅僅如此,那麼你哪怕只投資了一貫錢甚至一文錢,你也是股東,也有分得利潤的機會。然而李曜同時又規定,最低一股為三千貫。三千貫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完全是個天文數字,連想都不敢想。
然而,對於那些世家大族、地主豪強而言,三千貫算得了什麼?他們覺得,以李曜斂財的能力,投資三千貫,一年說不定就能回本,何樂而不為?就算一年不能,兩年可以吧?三年可以吧?總歸是賺的,而且一定比地裡那點地租要賺得多。
因為有這個基礎在,李曜相信,他們這些人不太可能抵…制《新城擴建令》。但是他要的可不止是讓這些豪門世家“不抵…制”。從根本上來說,李曜是希望讓底層民眾因此受益,而這並非不可能。
建設總需要人,建設完了,工廠投產也需要人,按照後世的理念來看,這就是“提供就業崗位”,而在這些人開始在東昇新城做事甚至落戶安家之後,必然又會出現一些諸如茶樓酒肆、餐館旅店之類的生活配套設施,又能養活不少人,因此這對於穩定社會環境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君不見後世的某些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因為區區幾千人的事業,就能鬧出罷工遊行,結果甚至有把總統都弄下臺的麼?
然而,李曜的把戲還不止如此。
聽完李襲吉的詳細講述之後,一名五十來歲的小老頭站了起來,衝李曜拱拱手道:“蒲帥,老朽蒲州靳家靳蓿,有一事相詢。”
李曜點頭微笑,道:“靳公請問。”
靳蓿道:“原先《新城擴建令》上並規定出資參與修建新城之後,出資‘股東’分潤利潤之時限,而某聽方才李支使之講解,卻平白多了一條‘分潤利潤之時限,自東昇新城相應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之期起算,前後共十年’蒲帥當知,某等若是出資買上一片良田,那可是今日買下之後,縱過百代,仍是我家產業。如今蒲帥這新城建設分紅,卻居然只有十年期限?”
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四)
靳蓿的這個問題,問得極其尖銳,李襲吉等人同時朝李曜望去,臉上都忍不住露出一絲擔心,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問題對於這些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