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大宋第一盜 作者:博搏

隊裡總共只有三輛馬車,一輛是佘太君的,一輛屬於楊九妹。但是還有一輛,裡邊的人卻一直沒有露過面。

吃飯的時候,是楊九妹親自把飯菜送到那輛馬車裡。

昨夜激戰的時候,那輛馬車裡的人也沒有出現。這裡到底是何方神聖?

是楊家的兒媳婦?不應該有這樣的地位啊。

是其他的權貴家眷?楊家只不過剛剛投降,就算有權貴想和楊家結交,也犯不上把家眷送到這兒來啊?

佘太君順著謝慕華的目光看了過去,咳嗽一聲,把謝慕華的思緒從沉思中拉了回來。

“我們在路上遭遇了劉繼軒,耽誤了行程,這裡到代州不算很遠,接下來的日子,我們要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九妹不喜歡坐馬車,謝先生身體虛弱,就坐她的馬車休息吧。”佘太君淡淡說道。

謝慕華只得躬身一禮:“多謝夫人!”

只不過他的眼神卻忍不住還是往那馬車上多瞄了兩眼。

他卻沒有留意到。

那馬車上的簾子微微掀起一角,裡邊一雙明亮的眼睛,也正看著這個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退了數百強兵的人。

雄關雁門,號稱“天下九塞”之首。

雁門關,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群峰挺拔,山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從戰國名將李牧開始,直到如今的楊繼業,千年來,中原子弟在這裡與野蠻外族不知道血戰多少次。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謝慕華低聲吟道。

“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不想你遠在海外竟然也知道這詩句?”楊六郎、楊九妹和佘太君不知何時來到謝慕華的身旁。

謝慕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右手遙指遠山:“代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雁門、寧武、偏頭三關,咽喉全晉。自從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以來,忻、代之地就必然是契丹入侵的重要策源地。一日無法收復幽燕,就必須以太原為重鎮,以忻、代為據點,北阻雁門。楊將軍守此雄關,真不愧是當今名將!”

佘太君詫異道:“先生自稱在海外多年,不想對中原之地竟然有如此見識?”

謝慕華暗自好笑,這是《讀史方輦紀要》上的評論,自己只不過是盜用前人智慧,借來一用而已。

當下謝慕華謙遜的說道:“我家祖上雖然遠離中原,卻時刻不敢忘本。中華典籍是家中世代相傳的,每代子弟都要不忘故國,研習經典。那雁門太守行是在下最為喜愛的詩句之一。方才在下看到雄山萬里,江山如畫,忍不住大發感慨,一點愚見,倒是讓楊夫人見笑了!”

佘太君淡淡一笑,心下不禁對著海外歸子謝慕華暗暗佩服。

中華歷史上,一個個閃耀的名字響徹在雁門關外,李牧、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薛仁貴都曾經在雁門關叱吒風雲,為保中原人民,拋頭顱灑熱血與匈奴,突厥,契丹各族捨生忘死戰鬥。

【第五章 立志】

自從後晉皇帝石敬瑭向遼人自稱“兒皇帝”之後,割讓幽燕十六州給契丹人。雁門關就成了華夏兒女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

山西經過連番血戰,民不聊生,偌大山西現在所餘只有三萬五千多戶,放眼望去,處處荒涼。衣衫襤褸的乞丐倒斃路旁,面黃肌瘦的農夫骨瘦如柴

偶爾有人看到這隊車馬,飢餓難耐的人們紛紛跪倒在路旁,伸出一雙雙枯瘦的手,用最可憐的眼神哀求著一個饅頭,一個銅板!有的年輕女子竟也衣不蔽體,任憑白生生的胸脯被人看見,照樣擠在人群中,手舉的高高的,哀聲乞討!

“讓開,讓開!”

隊伍前的步卒豎起刀槍將聚攏來的饑民推開。

佘太君掀起簾子叫過楊延昭:“反正我們馬上就要到雁門關了,大家留點乾糧,其他食物就分發給他們好了。”

楊延昭喝止了正在推搡饑民計程車兵,著手給饑民分派食物。

謝慕華正斜靠在馬車裡打盹,他這幾天幾夜都沒有睡好,在顛簸的馬車裡,骨頭都快散架了,哪裡能睡得著?難得遇到一段算是平坦點的路,好不容易閉上眼睛眯了會,就被外邊的饑民吵醒。

謝慕華揉了揉眼睛,掀開車簾向外看去。

來自後世的謝慕華這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悲慘的景象。那時候,他最多就是從電視裡見過窮的沒飯吃的非洲饑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