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賽列。
如果要說上一輪“登月競賽”,Judas組織肯定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相比之下,因為還沒有開始執行正兒八經的登月,所以在幾方勢力當中,Judas組織反而是損失最小的,而且他們的空間站也順利落成了,趁著夏國和漂亮國總結經驗、處理後續事務的功夫,Judas組織連續不斷髮射升空了好幾輪,接二連三地將空間站部件送上去。
現在飄蕩在地球高軌道空間的人造飛行器,除了夏國的四號星艦之間,可能就Judas組織的空間站最大的。
因為核聚變能源的普及,如今的空間站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懂不懂就幾百、幾千甚至是幾萬個平方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或許那種大面積展開太陽能電池板的太空飛行器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可實際上那真是無奈的選擇。
如此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僅需要增加額外的發射負擔,在使用期間更是非常容易被破壞,因為跟空間站本體剛性連線的緣故,面積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一旦遭受撞擊,其承受的衝擊就會直接傳遞給太空站本身,輕則影響到太空站的飛行姿態,重則改變太空站的軌道高度,甚至有可能導致太空站外殼的撕裂和破壞,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
Judas在掌握了核聚變技術之後,就決定放棄那種大面積太陽能電池板,跟風險相比,獲得的那點點電能毫無意義。
事實證明他們這個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Judas組織的空間站主體,是一個又一個圓柱形的“罐頭”。
利用超大推力的火箭,將這些“罐頭”送上太空後。在跟運載火箭分離抵達預定軌道高度後,這些直徑在五米的“罐頭”會利用類似於房車那種拓展結構,逐步拓展成為直徑接近八米,高度八米的圓柱體。
每一個圓柱體就是一個標準艙,僅僅一個月時間Judas就發射了超過四十個標準艙進入軌道。
最終這些標準艙相互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內部容積超過4000立方米的巨大空間站,是夏國末世之前天空站的四倍左右。
而四十個標準艙還不是Judas的最終目標,按照計劃將會繼續發射六十個標準艙,最終讓空間站的實際體積超過一萬立方米。
單憑伊賽列這樣一個國家的資源,是無法完成這個龐大的目標。
Judas組織將一部分標準艙的建造和發射交給了科技狂人,畢竟科技狂人是出了名的又快又廉價。
原本一切都進行得非常完美,可科技狂人的登月計劃遭遇失敗,除了人員和資金方面的損失之外,毫無理由的失敗更是讓科技狂人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狀態當中,到現在都還沒有調整過來,大大影響了Judas組織的計劃。
幾番溝通後,Judas組織決定幫助阿儂先生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幫他們自己解決難題。
畢竟現在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了,除了來福基地之外,誰也沒法安全地登上月球。
至於說周麟登陸月球的方式是何等的壯觀和冒險——千萬不要低估了資本的力量,如果說這種方式是可以複製的,資本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的人去做同樣的事情!
但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應該能夠看出,周麟能夠成功登陸月球的原因,絕不是因為是沒有藉助任何機械的力量——這可不科學。
一隊隊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正在列隊走進空母。
這一百號人不僅全部是進化者,他們身上的裝備也是Judas組織和伊賽列現在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的裝備。
高斯槍、奈米材料的防彈衣,能量電池的個人短距飛行器等等,一個人身上的裝備價值甚至遠遠超過了一臺裝配齊全的主戰坦克!
而這支隊伍此行的目的,就是夏國,嘉州,千島水庫。
來福基地。
Judas組織決定來一次硬碰硬。
<center></center>
成功了,只要及時將周麟為什麼可以登陸月球的秘密弄到手,即便夏國政府可能也不會說什麼,當然前提是Judas組織將這個秘密告訴夏國政府。
如果失敗了......
那麼沒事,Judas組織的智囊經過嚴密的分析和判斷後認為,夏國會為此發動針對伊賽列本土攻擊的可能性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三十,在Judas組織看來這跟零沒有多大的區別。
沒錯,他們就是如此自信。
畢竟在J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