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溶洞計劃(1 / 2)

生物圈不僅要搞,而且是必須要搞!

周莉跟周麟、周才軍和吳巖祖夫婦進了專門的小會議,關上門之後說道。

“可是......”周才軍面有難色。

幾百平方公里的空間,除了地球上還有哪裡能有?

但如果是在地球上的話,那麼搞生物圈的意義有何在?

僅僅是為了防禦變異生物和敵對勢力的話,那也沒有必要浪費資源去搞個完全隔絕的生物圈啊!

不在地球上......以目前掌握的技術建造出來的星艦,根本達不到周莉說的需求。

“大毛熊的太空城你們都見過了,大不大?”周莉問道。

大!

相對於各國的空母和星艦,太空城的規模那自然是極大的,最長的地方已經接近十公里了,即便放在夏國那也絕對達到了“城市”的標準。

不過即便是這樣大小的太空城,也不能滿足周才軍心中真正有用的生物圈的標準。還要大,更大,超級的大才行。

以基地現在的科技和實力能不能打造出一座長度超過五十公里甚至更長,寬度至少在十公里以上,寬度同樣在十公里以上的太空城市?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可能。

“也不是不可能,末世之前我記得夏國某所大學的學生曾經公佈了一個不得了的方案,嗯,就是那所被制裁的學校,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

眾人搖頭,主要是範圍太大了,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選擇。

“溶洞計劃,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想法,雖然不是他們首創的,但至少他們已經將細節工作完成了一半,如果可行的話再加上另外一部小說裡的流浪地球構思,或者就是最終的解決方......”

溶洞計劃,聽起來或許有些迷糊,溶洞不是地球上的一種特殊地質構造麼,怎麼跟生物圈、月球這些東西聯絡在一起了?

<center></center>

要說末世之前最牛嗶的計劃,那麼這個溶洞計劃可以說是其中之一絕不能排除的。

所以說還是要年輕人思想才能開啟,格局才能放大。溶洞計劃的完善是完全基於末世之前人類所掌握的科技水平來制定的。

月球溶洞計劃指的是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溶洞來建造月球基地。

首先發射一枚導彈轟出一個月球洞穴,或利用現有的溶洞進行擴建。然後,在月球洞穴進行徹底清理後,將核心艙降落到洞穴內,並在洞穴內展開科研和實驗工作。透過利用月球土壤,可以類似於混凝土的方式加固洞穴表面,從而建立一個地下月球科研站。

這個計劃的創新之處在於它解決了在月球上開展科研的一些困難。

在月球上隕石撞擊和太陽高能輻射是極其危險的。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這些危險將無處可逃。溶洞計劃透過讓科研站建立在地下洞穴中既避免了隕石撞擊風險,又能夠隔離太陽的高能輻射。

同時,月球土壤還具備一定的保溫能力,為人類在月球上創造了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相比之下,之前的月球表面基地建設方案需要花費大量的技術、能源和人力來維護環境就顯得十分可笑了。

至於說具體的實施步驟人家也拿出來了。

首先是尋找和評估溶洞。透過月球探測器或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尋找適合的溶洞或隧道。這些溶洞或隧道需要滿足人類居住的基本條件,如足夠的大小、合適的形狀、良好的環境條件等。這一步如果不行的話那就自家炸一個出來,還別說,不是沒有可能的。

第一步完成之後,就是建立這個溶洞的基本三維模型,匹配各種引數,然後交給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將制定詳細的計劃,包括挖掘、建設、環境改造等方面的工作。這些計劃需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風險和問題,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最好是在地球上模擬建造一遍甚至多次,以求及時發現建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將其解決在地球模擬階段

等到設計和模擬結束並且有足夠把握後,就可以開始將裝置和人員發射到月球,進行挖掘和建設。根據計劃,這個過程主要是使用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自動化挖掘和建設工作。包括挖掘溶洞或隧道、建設基礎設施、安裝必要的裝置等。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利用3D列印技術等先進的製造技術。

月球上的挖掘和基建工作完成後,不代表人類就可以入住了,還需要進行環境改造,以適應人類居住和工作。包括調整溫度、溼度、空氣質量、光照等環境引數,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