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個時候如果再出現什麼大陸崩解之類的災害時,至少可以保證足夠人類文明延續的人口總數離開危險的地球,在月球乃至火星上繼續生存。
等到地球上的災難過去,不管是三五年還是十幾年,幾十年,只要地球不回覆,生態環境慢慢恢復之後,人類又可以返回地球繼續生存,還或者利用月球、火星等近地行星甚至整個太陽系的資源發展,從而達到在恆星系空間範圍內活動的科技水平,那時候的人類就未必一定需要地球了。
按照這樣的流程,人類未必就不能透過這次危機大大提升文明的等級,從一個行星級文明躍升為恆星級文明,從此踏上科技快速發展的道路,進而為成為星系級文明做準備。
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周麟上一世的人類明顯是失敗了。
機緣這種東西不僅對個人存在,對一個智慧生命的文明群體來說同樣是存在的。
假設將整個宇宙看成一個大家庭,那麼引導人類成為智慧生命群體的可以認為是家裡面的父親和母親,而地球僅僅只是個育兒場所或者叫做搖籃也可以。
為了應對外界的風風雨雨,獨立生存,“父母”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成長起來的智慧生命文明大機率只是“父母”的翻版而很難快速超過“父母”的能力。
智慧生命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創造性,這點已經得到了人類整體的認可,畢竟當計算機、程式,人工智慧這些東西逐漸完善之後,在可重複操作類的方面,人類其實並沒有優勢。
智慧生命最大的優勢是無中生有而不是擴充套件和重複。
末世之前夏國就經常被人詬病,說夏國人最厲害的只是完成1到更多的變化,而不是解決從0到1的問題。
不管真相是不是這樣,但創造力才是最重要的這點是不會錯的。
周麟和周莉這麼一分析後,越來越覺得不僅要去月球,而且還要儘量收集那一波“天降富貴”,因為那可能是“父母”留給人類這個“孩子”最後的禮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