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要消滅共產黨,它有一套方針。我們也有一套方針,與國民黨根本不同。不可能也沒有形成共同領導的局面。但如果把國民黨和共產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國統區和解放區看成各不相干,也不符合事實。因此,分別領導的說法也沒有全面地說明事實。至於上述第四種說法,作為歷史現象的描述,當然是對的,但是並沒有說清領導權問題。
那麼,到底怎樣來說明抗日戰爭中的領導權問題?不妨
576
655胡繩文集
概略地看一下事實。在開始時,要同打了十年仗的國民黨合作抗日,要承認它是全國政權,要改編我們的軍隊,黨內許多同志在思想感情上是不容易接受的。
在抗日戰爭過程中,國民黨的反民主的本質沒有變,消滅共產黨的政策沒有變,對抗日採取消極態度。既然這樣,是不是可以乾脆分裂,各幹各的呢?那是不行的。如果那樣做,內戰就會不斷擴大,國民黨內部即使發生某些分裂,但國民黨所屬的巨大力量會轉向同日本侵略者妥協投降,這當然會使抗戰的局面受到嚴重破壞。所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中,必須克服任何“左”的情緒。開始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時,黨內出現了另一種傾向,認為既然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共產黨和國民黨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不需要提出自己的獨立綱領,不能有任何必要的獨立的行動,以為那樣就會妨礙團結。這是一種右的傾向,如果這樣做下去,那就是一切服從國民黨。抗戰初期王明的右傾思想,是當時黨內右傾思想的集中表現。如果我們收集和研究從抗戰開始前到抗戰初期的各方面的言論,就可以看到黨外有用這種思想來影響我們黨的,黨內也有表現這種偏向的言論。我們黨總結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經驗和十年內戰期間的經驗,從抗日的實際出發,克服了“左”和右這兩種錯誤傾向。在抗日統一戰線中,既不是隻團結,不鬥爭,也不是隻鬥爭,不團結,而是實行又團結、又鬥爭的方針,也就是在團結中有鬥爭,在鬥爭中求團結的方針。要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必須有全民族的團結,也就必須維護國共合作的局面。但在同大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如果放棄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不進行必要
577
胡繩文集75
的鬥爭,共產黨就沒有立足之地,統一戰線就不能存在,抗日戰爭也不能進行下去。
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共產國際1935年第七次代表大會提出的。
那次代表大會克服了在這以前,即從1928年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後出現的“左”的傾向(這種“左”的傾向也影響到中國)。
但是,在共產國際七大以後又滋生了右的傾向。中國抗日戰爭初期黨內發生的右的傾向與此有關。可以說,在共產國際七大以後,就各國國內問題來說,中國共產黨是執行統一戰線政策最有成效、最成功的。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克服“左”的傾向的同時,堅決地克服右的傾向,堅持在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又團結、又鬥爭的方針。
前面講的關於抗日戰爭領導權的幾種說法,一句也沒有提到團結中的鬥爭,不能使人看到在團結抗日中存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大資產階級要按照它的方針領導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實際上是消滅共產黨,斷送抗日戰爭。我們要用自己的方針來進行抗日戰爭。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中,我們不但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實行自己的一套方針,建立自己的軍隊和解放區,而且廣泛地影響國民黨地區內的人民群眾,廣泛地團結中間階級,包括國民黨內部主張抗日的一切力量和地方實力派,並限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實行的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孤立打擊頑固派。我們在抗戰中一貫旗幟鮮明地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固然,在當時的形勢下不可能把抗日的領導權全部奪取過來,但是我們用適當方式進行必要的鬥爭,就使大
578
855胡繩文集
地主大資產階級、國民黨領導集團不能按照它的反動方針把抗日戰爭引導到絕路,促使它不能不抗戰到底。要概括說明抗日戰爭領導權問題,就不能不看到無產階級同大資產階級、共產黨同國民黨爭奪領導權的過程。不研究這個過程,是說不清楚領導權問題的。
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歷史問題。
1981年黨中央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至今已過去六年多了。六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