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每次報告上總有一項“其他”的字樣應不允許再出現,“否則便如同黑箱操作。”
在柳隨年委員看來,“其他”這個詞說不清。
其實,不只是中央財政,哪一級地方財政收支中沒有“其他”一項?如果沒有“其他”,一個接一個的官辦公司如何開張?一幢挨一幢的樓堂館所如何建起?一輛又一輛超標準豪華轎車如何享受?還有除開薪水之外的進項上哪兒去找來路?
據審計部門的同志講,一年一度的財政收支審計(還有其他方面的審計)工作中,最頭疼、最費神的便是審計“其他”這一項。就算是有火眼金晴、三頭六臂,你也難以將“其他”審計清楚。“其他”不是避風港,“避風港”只不過比較隱蔽,一旦發現,一切盡覽無餘;“其他”不是“洗錢地”,“洗錢地”是洗黑錢的地方,洗黑錢是犯法的事,一旦抓住,人財兩空;“其他”不是“小金庫”,“小金庫”往往也有本帳,一查就曝光。
還是柳隨年委員說得形象,“其他”是一隻黑咕隆咚的“黑箱子”。這隻“黑箱子”在那兒明擺著,以前似乎只見有人在操作卻未見有人提出它的什麼不是。各級財政官員在每年作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報告時,總是振振有詞,先講說得清、道得明、得民心的財政收支情況,而對“別的”部分則按下不表。表現在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