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和兩漢為控制西域諸國互相爭奪,自然因為西域的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
天王苻堅則有另外一重考慮。苻堅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他懂得國家強盛的基礎在於文化力量。苻堅統治前期,任用王猛執政,依靠儒家文化治國取得相當大的成就。隨著北中國一統,氐人、漢人、鮮卑人、匈奴人、羌人等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文化衝突不可避免。而江南也存在著一個漢文化正統的東晉。苻堅極為渴望用一種新的文化統一國人的思想,他為前秦國選擇了佛教。
佛教是外國的,氐人對於中原漢人來說,也是外來的,這便是羯族後趙崇尚佛學的原因。東漢透過對西域的控制,從絲綢之路上帶來印度文化、宗教和藝術。大批佈教的印度佛教徒從這條路來到中國。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可擴大佛學影響,強化前秦國的意識形態。
西域,志在必得!
大漠關山(1)
公元383年春,正月,前秦天王苻堅拜呂光為使持節、都督西域諸軍事,與姜飛、彭晃、杜進、康盛等將領,率五千鐵甲騎兵,七萬精銳步兵,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為嚮導,兵髮長安,踏上遠征西域的漫漫征途。萬里遠征,這是中原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