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看似龐然大物的滿清居然崩塌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去年,在看到滿清幾乎是舉全國之力戮力西征之時,祖大壽還覺得是滿天神佛保佑,滿清並沒有來找自己的不自在。而是全軍幾乎毫不停留的殺向了山西。
祖大壽當然知道鎮西軍的戰力之強,但是面對著十數萬的大軍。祖大壽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對山西幸災樂禍,甚至還在猜想著鎮西軍能夠抵擋多長時間。但是他最樂觀也是最瘋狂的估計,也最多是鎮西軍與滿清打個兩敗俱傷,在全滅之後,也能讓建奴損失慘重。
畢竟駐紮遼東這麼多年來,滿清的戰無不勝,幾乎已經烙印在他的骨子裡。對於他而言,並沒有什麼忠誠的物件之分。他在意的只是祖家在遼東的數十萬畝良田和在家族下的數萬佃農而已,眼下大明願意承認他的地位,那他就願意為大明駐紮在遼東抵擋滿清的最前線。至於守不守的住,他其實也是沒什麼所謂。最壞不過於改換門徑罷了,反正數萬強軍握於手,也不怕滿清方面吃相太難看。
而且滿清一向給祖大壽的感覺都是比大明還有人情味,祖大壽甚至覺得也許投降了滿清得到的可能比在大明得到的還多!之所以沒有投降,那也是因為大明三百年的餘威所震,畢竟大明雖然處處烽火,似乎看起來下一秒就會斷氣一般。但是這天下十有八九*還是大明的,祖大壽讀的書雖然不多,但是也是明白,雖然滿清似乎勢頭正勁,但是隻要大明出一能戰之將,遼東偏居一隅,卻是難以與整個大明對抗。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祖大壽還是不會選擇滿清一方。如今大明雖然頹勢,但是誰又能知道會不會橫空出現另一個戚繼光?所幸祖大壽的小算盤打對了,大明真的在山西又出現一個戚繼光,數次大戰也是力挫滿清,而這次國運之戰更是讓原本看起來大氣磅礴的滿清直接變成了落毛鳳凰不如雞。更是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努爾哈赤還未崛起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攔路打劫的地步。時代變了,這是祖大壽的第一想法。
如今他想爭功,根本就不是為大明爭,而是為了很可能出現的新朝爭功。若是在易飛大舉東進之下,將一個基本完整的遼東雙手奉上,估計家族的富貴也就足以儲存了。
祖大壽暗地裡看了一遍到達錦州共襄勝舉的同僚們,也是滿意的發現好象還無人能夠象自己想的這般深遠。祖大壽手中握著數量最為巨大的關寧軍,無論騎兵還是步軍都是遠超於濟輩,再回頭打量了一下身邊的好外甥吳三桂,這個外甥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武勇之名也是冠於關寧軍。他十幾歲就敢率二百多人衝擊建奴大軍,並從這種圍困中救出乃父,委實是膽氣過人。但是祖大壽肯定不會被這種傳言所誤,當時也只是一二百人的建奴而已,而且事後更是證明只是一些無甲壯丁,但是這種面對人數差不多的建奴還敢發起衝擊的膽略卻是在關寧軍中僅有此例而已。
而洪承疇被調至遼東,出任薊遼總督之後,更是對其青眼有加。如今年未至三十便已經高居為山海關總兵了,這也是最為年輕的總兵了,當然不能計算易飛那個變態。雖然吳三桂這個總兵也是有著拉攏自己的意思,但是無論如何,吳三桂升任總兵之後,也是勢力大增。不同於其他關寧軍將領限於糧餉,吳、祖兩家世居遼東,是真正的遼東豪族,吳三桂也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兵力擴充至極限。
而自己與吳三桂聯手,足以壓制住眾多的關寧軍將領,牢牢的將遼東大局控制於手。然後所做的就很簡單了,只需要保住遼東,觀望天下局勢就行了,祖大壽從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最大的野心也就是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罷了。但是他看好的好外甥卻是不象他看到的那麼單純與聽話,吳三桂此時想的卻不是保住這一畝三分田,他的野心比祖大壽更加的大。雖然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但是在亂世之中能夠得到一塊自己的封地,雖然困難,但是卻也不是一件真的無法實現的事情。
只是眼前的遼東能夠是自己的用武之地麼?建奴,嗯,就是建奴,他們哪裡還有利用價值?分明就是一夥等著受死的末路強盜罷了。
“洪督師到!”
一聲嘹亮的大喝傳來,一個面容慈和的文官也是在一眾將領的擁簇下行至了錦州城頭。
洪承疇最近心情大好,不僅是這一次朝廷的糧餉送的極為快捷,而且還是足額足量。更因為朝中授首,讓他心懷大快!若非這些尸位素餐之輩,國事為何敗壞如斯?這些人位居朝堂之上,卻是每日袖手指點天下,毫無建樹,而且每日間只懂得彈劾。而且出身西北的洪承疇明顯還無法與把持朝政的東林黨們打成一片,這些年受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