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己的。這就是陳策屬下的飛鷹號驅逐艦,被丁紀徐隊轟炸機擊沉於海口。
飛鷹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至今為止唯一一艘四煙囪的戰艦,德國製造,當時中國海軍驅逐艦中除建安、建威以外排名第三,也是陳策手中和中山艦並列的最大戰艦。遭到轟炸的飛鷹艦捱了一顆150公斤炸彈後,掛出“我艦操縱失靈,救生”的訊號旗。但是因為陳濟棠許下了炸沉一艘軍艦一萬五千大洋的重賞,飛行員毫不留情,最終將其擊沉。
民國海軍中的大英帝國爵士(7)
陳策的其他艦艇也多有損傷,各艦紛紛避退香港。和陳策關係較好的港英當局擔心二陳火併殃及香港,故此也敦促陳策投降。
陳策堅持不下去了,被迫宣佈下野,他想把手中的艦艇帶到南京,但是港英當局怕引起陳濟棠的憤怒,拒絕第四艦隊在港艦艇撤離。最後,陳策只得率領避退到東山的中山艦到福建,將其交給中央海軍。
心灰意冷的陳策對老蔣深感失望,到得南京投奔老友歐陽格,見面之後,落淚感慨道:“我將心事付明月,可惜明月照溝渠啊!”
歐陽格聽了此話,心裡不由得咯噔一下,他一直追隨老蔣東征西討,老蔣卸磨殺驢,見死不救的架勢不能不讓他心有慼慼焉。
其實老蔣也有老蔣的難處,共產黨、日本人,都把他死死的纏住,他也實在沒有力量千里迢迢去救一個無足輕重的陳策。
但是,歐陽格擔心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抗戰爆發後,這位在中山艦事件、電雷學校等處為老蔣出盡力量的海軍中將,被老蔣以“貪汙罪”槍斃,其真實死因至今是一個謎。
南京對“老革命”陳策還是非常敬重的,9月,即委派他擔任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前往德國探討軍事合作事宜。他的團中,有一位奇特的隨團成員,就是為了九一八事變辭職的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四星上將張學良。
陳策對陳濟棠的報仇,只需要等待不到三年,而且,報的酣暢淋漓。
五
14-6中國海軍寧海號巡洋艦,帶有兩架艦載偵察機(其中一架為國產),1935年在廣東海面截擊叛逃的海圻、海琛兩艦。
1936年。
今天,在我們輕鬆說出這個年代的時候,很難想象當時中國人那種艱難的感覺。
眾所周知,中國的全面抗戰,是在1937年開始的。然而,大部分抗戰的準備,都是從1936年開始進行的。
在這一年,按照蔣百里持久抗戰的國防理論,著名的吳福、湘鄂、西康三線國防工事初具規模,中國的政府作出了以川邊橫斷山脈為最後抗日戰線的決心。
在這一年,第一夫人宋美齡就任航空委員會委員長,美製馬丁—B10轟炸機,霍克三戰鬥機開始裝備中國空軍,1937年度《國防作戰計劃》向空軍要求,“準備全部轟炸機襲擊敵之佐世保、橫須賀及其空軍根據地,並破壞東京、大阪等大城市”。
在這一年,張楊兩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拘留蔣介石實施“兵諫”!國共再次合作,攜手救國。
不是中國人想打,是日軍的炮口,已經頂到了北京的城門上,再不打,就要亡國滅種了!
中國的各個有識階層,都在同一面抗日救亡的旗幟下開始挽起手來,從1840年以後,中國人第一次發出了一個共同的聲音——共赴國難!
陳策將軍和其他的國民黨高階官員一樣,也為這種精神所鼓舞著。他從歐洲訪問歸來以後,即擔任國民政府軍令部海軍處長、海軍部次長、國民黨中央執委,晉升海軍中將(又晉升一次?對,國民黨的軍銜就是這樣混亂,還有上將晉升少將的例子呢),和他的老對手,海軍部長陳紹寬共同制定了針對日本海軍的海軍作戰甲案、乙案,成為抗戰前期海軍的主要作戰指導方針。
翻看當時材料,這種情況不僅見於陳策身上,很多“反動”軍閥,都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比如川軍軍閥饒國華將軍,就在抗戰爆發後主動請纓出川,在廣德血戰中拼光了自己的部隊,然後自戧殉國。
“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槧,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如磐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那是一個危急,然而血性十足的時代,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彷彿露出了英武的風采。
然而,也有不合諧音。
1936年6月1日,陳濟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