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行動早幾個月,指揮官是陳其美,副指揮官是——蔣介石!他們事先暗殺了袁世凱的親信上海鎮守使鄭汝成,並說服了肇和艦艦長黃鳴球參加起義,因此當夜順利攻佔肇和艦,炮擊上海市區。蔣介石、陳其美親臨南市工程總局火線督戰。各路義軍在陳其美和蔣介石的指揮下,分頭攻擊上海警察局、電燈廠、電話局等目標。但是由於孫祥夫(孫中山在永豐艦蒙難時的海軍陸戰隊司令)的策應人馬沒能同時奪取另外一艘巡洋艦應瑞號。應瑞艦和通濟艦聯手攻擊,重創肇和號,原定參加起義的建威、建安兩艦不敢行動。戰至黎明,義軍被袁軍分而圍擊,傷亡慘重。陳其美和蔣介石等人只好退返指揮部,起義失敗。肇和艦上的海軍官兵陳可鈞等殉難。這是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後對袁世凱的第一次軍事反擊。
因此陳策等人二次劫持肇和艦就沒有內應了,生土上種花,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1910年的肇和艦可以說相當先進,但是1937年它就已經落伍得太多了,包括炮彈都陳舊過時,夕張艦彎曲的煙囪曾被一彈命中,但炮彈卻沒有爆炸。相反,夕張艦的炮擊卻連連撕開肇和艦的裝甲,肇和艦機艙被擊穿進水,死傷慘重支撐不住,艦長方念祖下令轉舵撤退。
日軍記載:“該艦中彈後傾斜並轉舵逃離戰場,而夕張號的炮彈依然繼續命中。這艘巡洋艦負傷後向淺灘擱淺另一艘巡洋艦也被擊傷擱淺。”當時中國海軍在華南沒有第二條巡洋艦,這應該指的是海周號。
從技術角度說,方念祖的命令並沒有錯誤,實際上肇和艦的鋼板早已老化不堪重負,負傷進水過重,沒有開到錨地就不得不搶灘擱淺。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逃跑。甲午之戰後的中國海軍再也容不下“逃跑”這個詞。於是,在中國方面的記錄裡,這次戰鬥的過程就是:“13日平明前,廣東空軍封鎖珠江口,誤以為執勤的“海周”、“肇和”兩艦是日艦,即行低飛轟炸,這場誤會為日艦發現,偷機圖襲。是夜,日艦三艘潛伏在舢板州後面,翌日平明,海周號向大角海面巡邏,正在左轉沙角時,日艦出擊,雙方展開激烈海戰,沙角守軍發炮支援,但後巡的“肇和”艦長方念祖畏懼不敢抵禦”
可憐的方念祖,兩輩子也要後悔下這條命令。更加悲慘的是,此戰後軍法審判方念祖“貪生怕死,臨陣脫逃”,將其處死。
剩下的海周號孤立無援,頓時遭到滅頂之災,日艦的炮火準確地傾瀉在它的甲板上,海周號主炮失靈,正要轉舵隨肇和撤離之時錨機又被一彈炸燬,兩條錨鏈自動拋落,把海周艦固定在當地。只短短几分鐘,海周號艦尾被洞穿下沉,幸好該處水淺,該艦勉強坐礁而沒有沉沒。
打垮了中國戰艦部隊的日軍馬上炮擊虎門要塞,同時命令海軍陸戰隊準備登陸!
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指揮官的能力,確切的說,低估了陳策。
海軍老將陳策早就準備好了三個絕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亮出來的。
這個時候,已經足夠關鍵。
民國海軍中的大英帝國爵士(13)
八
14-9抗戰時期的中國海軍高速魚雷艇
肇和號的沉沒其實並非陳策意料之外,這艘二十多年艦齡的老巡洋艦,戰鬥力和當時先進的驅逐艦級別艦艇相比都已經難以抵擋。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海軍無力和日軍爭奪制海權,這一點無論陳策還是海軍部長陳紹寬都很明白,因此中國海軍戰前僅新建了寧海、平海兩艘淺吃水的輕巡洋艦,卻大量製造改裝適用於長江的淺水炮艦,如“十小海”、“十二勝”等,每年的秋操大演習並非在外海,而是在長江上的湖口進行。對此當時新聞界譏諷不斷,大公報以《海軍乎?江軍乎?》的標題對此進行過報道,認為海軍不敢出海,只敢嚇唬陸軍。事實上這是因為中國海軍高層已經預見到抗戰開始中國海軍就無力和日軍爭奪制海權,未來的戰場將是長江和珠江這樣的內河。
因此,海軍原有清代遺留下來的幾艘老式巡洋艦成了雞肋,它們吃水深,目標大,不適合內河行動,防空火力薄弱,處於防又防不住,逃又逃不了的尷尬境地。由於長江上的戰鬥日軍主要出動航空兵攻擊中國海軍艦隻,這些戰艦即便想與日軍一拼也不可得。結果,肇和艦的準姊妹艦應瑞號練習巡洋艦9月25日被日機炸中負重傷,10月23日在採石磯終被擊沉,而其餘五艘清代遺留的老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通濟則命運更為悲慘,被作為阻塞船自沉於江陰封鎖線。相比之下,肇和的結局是其中最為壯烈的,假如它苟延殘喘到虎門陷落,由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