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了下來。
張濟侄子張繡取代了張濟的位置,然而麾下已經沒有多少兵馬了。大將胡赤兒更是戰死沙場,僅得其弟弟胡車兒還伴隨在他身邊。
此刻的張繡,身邊沒有賈詡的幫襯,所以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投靠黃忠。而之所以不投靠劉表,這是因為他明白劉表做不了主,同時劉表也不會看重他這個武夫的,畢竟黃忠的先例放在那裡,他自然懂得取捨。
黃忠在請示過劉辯之後,接受了張繡的投降,並且繼續任命其為大將,鎮守在新野那邊,只是太守卻換成了剛剛在華夏畢業的零戰。
在這一期畢業的學生裡面,出自經濟學的零戰是最優秀的一個學生。在經濟學方面,他的成就很高,而且還兼修了大部分學生都在修習的政治學,所以擔任一方縣令倒沒什麼問題。
反正黃忠也說了,在他適應之前,讓張繡多帶帶他。張繡覺得這是黃忠不奪取他權力的象徵,所以倒也非常的服帖。
只是他也知道,自己絕對無法獨立出來了。因為根據南陽郡的新改革條例,他麾下軍隊的軍餉,都由太守進行調撥。
如此,他麾下的人馬自然知道自己領的是新主子的餉銀,而不是張繡發下來的,甚至知道張繡根本沒辦法給他們發錢。時間久了,自然知道自己應該聽誰的話。
軍糧和軍餉都由縣令直接調撥,這意味著軍隊開始脫離將領們的控制。只是若官吏貪汙,同樣會有很大的弊病。
只是在金融機構還沒有完善之前,作為過渡還是可以的。
至於吏治方面,再想辦法,lang費掉稅金高薪養廉也好,增加監控力度也罷,甚至雙管齊下也不差,反正儘量控制到金融體系完成為止就是了。
此刻的華夏:
孫策正在對江東剩下的地盤進行攻打。
如今袁術當起了縮頭烏龜,孫策自然是沒有了估計,東征西討至於,很快就把江東之地全部攻下,登上了大型諸侯之位;
袁紹和公孫勝打得不亦說乎,雙方你來我往好不激烈。
兩人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往往是打了一場,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財力之後,就不得不直接停戰一段時間。
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公孫勝越打越強,袁紹越大越弱。戰爭的天枰,已經開始向公孫勝傾斜,再加上謝信推薦的陳宮相助,取代袁紹之位,也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西涼的馬騰倒是接受了涼州刺史,徵西將軍的職位,在劉辯的幫助下擊敗了韓遂。對於他這個漢朝忠臣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
其子馬超、馬鐵二人前往成都聽用,想來也就是人質一般的存在。不過畢竟身邊還留了個馬休,倒也不至於讓雙方太尷尬。
其麾下的部將都被封賞,除了個別留在其麾下聽用,其他都分佈在了雍、益兩地鎮守,職位倒是提高了許多。只是地位高了,也就主動和馬騰撇清了關係。
如今馬騰麾下,只有大將龐德和降將閻行。龐德自然是他的愛將,但閻行的存在,說是他麾下的猛將,其實僅僅是劉辯派來的監視者而已;
袁術終於支撐不住,收拾好行頭開始北上。
麾下領地破損得太嚴重,再加上名聲問題,更是沒什麼人願意在他治下定居。時間久了,軍糧和軍餉他都差點沒辦法支付了。
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北上投靠自己的庶兄袁紹。否則,除了死掉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走到半路,在曹操那裡請命征討他的劉備突然殺到。
袁術兵敗,倉皇而逃,最終想喝杯蜜水都不行,憤慨吐血而死。其部眾大多投靠曹操,少數北上投靠袁紹,或者投降劉備。
至於其麾下的三名主要臣子,也就是紀靈、楊弘和楊大將三人,都來到了南陽,投靠了黃忠。
當然,有這樣的結果,都是紀靈主動說服他們二人的。
更進一步的說,楊弘和楊大將的族人,都在南陽郡。此刻兩人已經沒有了官身,回來落葉歸根也是不錯的。大不了,就此隱居就是了。
而戰勝了袁術的劉備,也沒有返回許昌,反而殺向下邳,被新任的徐州刺史車胄給殺了,然後自己又當回了徐州牧。
只是他不知道,這樣一來也算惹惱了曹操。
對於沒有任何戰爭波及的南陽而言,卻是迎來了騰飛的機會。
第五期改造完成,南陽郡已經徹底變了個模樣。
第一期改造的內容,就是修路和重新規劃;其目的很簡單,就是方便通商、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