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因為有競爭,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至於那些不懂的問題,學院如今老師多了,要請教一下也不是什麼麻煩的事情。
之所以那麼安排,主要是謝信不希望,將來培養的文官對軍事一無所知。而培養出來的武將,卻對政治和後勤一無所知。
雖說漢朝不是以文御武,但外面的戰事情況,君主還是會參照一下朝中大臣的意見。若是文臣一點軍事都不懂,而君主更是一竅不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誤事。
而武臣最大的遺憾,就是政治方面的不通。亂世武將太平文臣,若是亂世需要依靠武將開疆擴土,那麼文臣很多情況下都插不上嘴。但若是在太平年間,武將卻是要如履薄冰,否則隨時有可能被文臣陷害。
謝信身為學堂導師,未來的書院院長。他自然是希望門下弟子都能成才,就算不能成才,也不能成為不學無術之輩。
更重要的是,華夏學堂僅僅是學堂,還不是書院。換言之,還不具備大學的相應功能。就算謝信硬要讓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他也不會得到更多的經驗。
若是自己中意的弟子,捨不得他們隨便畢業,繼續培養下去那是自己樂意。但在校學生那麼多,總不能每一個的感受都給兼顧到吧?
說到底謝信是書院院長,又不是教師,沒必要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歷史人物等級的牛人。
新學制宣佈,學生們自然叫好。尤其是那些已經對某個專業有了興趣的學生,對此更是舉雙手贊成。唯一讓他們不滿的,就是既然都要根據興趣,專門針對那一項課程進行深入學習了,為什麼不直接改成專門學習那個專業得了。
好吧,專科院校的概念就這樣給他們搞出來。
這也讓謝信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項制度的出現,學生不一定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其中蘊含的,制定者的想法。
不得不說,之所以可以改制成這樣,也是因為導師的數目增多了。如此,才能更好的將班級細分下去,並且確保每一個班級都有相應的教師去上課。
更進一步說,就是這樣一來,才能讓謝信等人,有更多的時間去修煉,而不是把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上課上。
不管如何,改制已經完成,至於如何,只能讓時間來說明一切。
第一百六十六章 突破資質預備赴約
學院改制之後,轉眼又過了一個月。
經過一個月的適應,學生們倒是很快融入了這個新的學制,開始自發的組建起各種興趣團體。
比如儒學社,受謝信的影響,再加上董仲舒死去還不算太久,其思想還沒有根深蒂固,所以學生們也開始研究儒家學問,試圖尋找出既符合君主的需求,又可以用於治國平天下的終究學說出來。
符合君主需求是任何學說的基礎,否則一旦觸犯了君權,那麼就算是千古難得的學說,也會被鐵血鎮壓乃至徹底消滅。
這也是為什麼謝信,從來沒有提什麼民為貴的思想,在封建時代這個思想說來玩玩可以,或者某一代君主試著玩玩也行,但根本沒那個皇朝可以一代代做下去的。
又如農學社、軍學社、商學社等各種學社,在又足夠的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們倒是樂此不彼,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找課題研究起來。
啟蒙期的孩童看到他們那麼高興,也是在暗暗加把勁學習,爭取早日度過啟蒙期,加入到那個大集體之中。
而為了鼓勵課題的研究和發現,謝信還宣佈組織成就獎評審委員會,對各個學社的研究課題進行評判,每年給予前三個最有價值研究成果的小組成就獎的獎盃和獎金。
同時,對於學生研究的課題,只要是被認定有價值的,可以申請第一筆研究經費,經稽核之後發放。在研究過程中,若經費用完但研究未完成,可繼續申請,在評委覺得可以繼續支援的情況下,將再次下發。
而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研究成果有一部分歸學堂所有。無論是學術方面,還是工業產品等方面都是如此。
對於那些農家和寒門子弟而言,這無疑是在勤工儉學之外,又一獲得學費和生活費的途徑,所以他們的熱情被瞬間點燃,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
當然,還是有少數人自知資質不足,所以還是堅持勤工儉學。就算得到的收入比不上成就獎的獎金,但勝在穩定。
在現階段眾多課題之中,謝信最感興趣也最關注的一個,就是紙張的改良。
就在前不久,他偶然在經過工學社這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