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2 / 4)

小說:諸夏 作者:鼕鼕

住想要呵斥的軍官,和顏悅色地問:“這位老鄉,你們這是在給誰做白事,怎麼會聚攏這麼多人!”

管事是走南闖北見過世面地人,看得出來這裡頭于右任是個大官,趕緊打拱作揖的說:“回您老地話!俺們這是給於大善人一家出殯呢!”

“一家?”于右任一下子聽出來其中的關鍵,疑惑的問道,“難道說,於大善人一家都遭受不測了麼?”

管事嗨聲嘆道:“可不是麼!多好的一家人啊!硬是活活兒的全家都餓死,一口人沒剩啊!都說好人不長命,老天爺不開眼那!”說著話,那眼淚撲拉的就要放悲聲。

于右任拉住他道:“你先別忙著哭,你倒是說說,這於家到底怎麼回事,如何的便會一家人都餓死?又如何的會招致這許多人來送葬!”

那管事長嘆一聲,說出一番話來。原來這於大善人一家,在當地也算是殷實富戶,幾代繁衍辛勤聚斂,卻也有了數百畝好地,生活算是過的不錯,平日裡為人樂善好施,在當地頗有好評。

去年的時候,天災已然搞得鳳翔一地民不聊生,農田絕收,便是地主家也過得頗為艱難。幸賴各地救援及時,加之剛剛實行的賑災計劃有餘糧救助青壯年,又借走了大量老弱婦孺,這就大大減輕了當地災荒負擔,一個冬天算是勉強度過。

但是到了今年,災情不斷擴大,不斷加重,數以百萬計的災民從甘肅、寧夏、青海等地湧到陝西,沿著大道往西安行進。災荒年間,人流向來是如此的輾轉,並不奇怪,但是今年不同在於,西北賑災的行動名聲傳揚到各地,災民們全都知道了!這有能力的都往這裡趕,四省交衝之下,頓生大禍!

好不容易緩解的陝西災情因為災民大量湧入愈嚴重,而要命的是賑災行動卻因為戰亂的衝擊時斷時續,救災糧更是逐漸被大軍侵奪吞噬,落在災民手中的少之又少,死人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於大善人家本就連續兩年田產絕收,家中一點餘糧也不敷使用,未雨綢繆下,他們自己也省吃儉用,在今年秋天開始,便時不時的設立粥棚,拿出存糧來賙濟災民,受他善舉活命著數以千計。

不過這種坐吃山空的做法敗家太快了,幾個月後,於家便已經散盡了糧食,又拿出家財購買市面上流出來的高價糧食,勉力維持舍粥事業。但終歸是力有不逮,到了最近,家中徹底拿不出一點資財購糧,又沒有留下給自家人果腹的糧食,地主家人又不死貧苦人那般耐飢,居然一家人先後生生餓死!

他家這一死絕,受他們多日恩惠的災民便沒了著落,但是總算這些人沒有忘恩負義,在有心人的組織之下,便主動聚攏起來,為這一家人收拾後世,令為善能入土安寧,算是對他們一家的報答。做完了這場喪事,這幾千災民便又要各奔東西,尋求活路了。

聽到此處,于右任唉聲嘆息,令人找來筆墨,當場揮毫題字,為這一家人寫下“義人於某某之墓”的碑文,並拿出錢來,叮囑那些辦事的人一定、務必要給這一家人安葬好,立碑為記,以警後人。

這樣一件事,雖然仍是慘劇,但於家人的作為,卻如一縷春風暖了整個森寒世界,也令連日來沉鬱難耐的于右任一行人稍覺心中開朗,不再是那麼鬱悶了。

第八章 憤怒

ps:我知道很多看書的都衝著爽文打仗來的,但是我總覺得,歷史不是千篇一律,那些觸及到我們痛楚的東西,一定要揭出來,因此在這方面著墨太多,有人說我騙錢,我只能無語了,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後面,大家看行動了。該章節由秀書網提供線上(xiushu)謝謝!

考察隊伍繼續在各地轉悠,苗先生卻帶著人提前脫離隊伍回到山東,他要做的事情已經基本做到,剩下來的事情自有他人去做。

新的調查報告端到陳曉奇的桌面上,一群相關人員坐在下面,人手一份看過之後,個個兒的面沉似水,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將手指頭關節捏的嘎巴嘎巴直響,牙關咬的能聽見崩碎的聲音,怒火,在人群中蔓延。

空氣沉重好像填塞了鉛塊一般,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居然沒有別的什麼動靜,呼吸聲竟是最響的,直到陳曉奇開口說話。

在場所有人,十年來,第一次聽到陳曉奇嘆氣,是那種自內心的,帶著某種倦怠的,有些蕭瑟的,失望的嘆氣。長長的,帶著無限遺憾的嘆息,從他口中出來,帶個現場所有人的竟是驚雷一般的感覺。不知道怎麼的,一種似乎不太妙的氣息在眾人心中蔓延,這位老大這是怎麼了!

陳曉奇面色、眼神非常平靜的在眾人臉上劃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