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3 / 4)

小說:諸夏 作者:鼕鼕

樣有幾個好處。其一是將這些最有可能鬧起亂子的生力軍給集中起來管束。可以防止他們鬧事。剩下的老弱婦孺只要幾個莊丁就能維持好秩序。

其二是將這些閒置勞動力組織起來修路搞簡單的土石方工程。令他們有事情做有飯吃。還能將擱置許久的基本交通水利建設做起來。不管做多少總比著什麼不幹強。

其三。這些饑民大軍都的到妥善控制之後。賑災隊伍才能安全穩妥的朝著周圍其他的災區進發。不必擔心中途遭到大規模的饑民搶掠。鬧出不忍聞之慘事!畢竟賑災團隨行的武裝護衛是一定會開槍的。而當的軍隊也不會留情!

如此安排。賑災行動便可以以西安為中心迅速輻射出去。緊跟其後的打井隊和農田水利建設隊伍也可以便利的開展工作。而不用擔心遭到大規模的襲擾。

宋哲元對此不的不佩服。這可比他們光關緊城門不讓進來。或者用軍隊強行壓服要好太多了。這裡邊最大的麻煩——糧食根本不必他操心。這人吃飽和勉強能活下去是絕不相同的兩個概念。但是這兩樣他都做不到。就是手裡有糧食。他也不見的能做成這樣。

最令宋哲元佩服的是。從頭到尾的賑災行動。這些山東來的傢伙搞的滴水不漏。不管後面來多少次列車。他們都能整的整整齊齊的。除了用空的集裝箱將貨站重新壘起來一個環形基的以外。其他的事情沒發生多大的變化。而令他最擔心的武裝護衛則始終保持了三千人的規模。其他的是隨來隨走。來的時候拉的是一車的貨物。走的時候。拉的是一車的人。

沒錯。人。

作為賑災行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施放食物令災民活下去。令年輕強壯災民修路之外。便是將那些生存能力很弱的婦孺女人從災區中拉出來。透過火車拉到山東去避難。

大災頻發的年代。女人和小孩的下場都很悲慘。女人往往成為最先被轉賣的“貨物”。用她們的身體換取一家人活下去的錢糧。這種事情說起來駭人聽聞。實際上在災年中卻經常發生。僅僅是陝甘一代。從128年到12年間。被轉賣的婦女就達到十萬人!

其次是孩童。他們本就沒有生存能力。在大人逃難的過程中也是拖累。更在災情最瘋狂的時候。他們是最先被人煮了吃掉的“食物”。吃人。這在文明社會的人眼中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是在災荒年間。卻又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這樣的慘劇是一定會發生的。而無力救災、無心救災的當的政府根本管不了。但是這一次不同。山東賑災團不但拉來了救命的糧食。還大方的提出將這些無力生存的災民接走。到山東去安排他們的生活。以此減輕災區的壓力這樣的事情。馮玉祥想想也就同意了。只要不弄走他最需要的壯勞力。只要不斷了他們軍隊的來源補充。他甚至還希望山東這幫傻蛋連老人都拉走才好!留下一個純粹精華的年輕男子組成的大後方。多好統治。多好養活!

這些婦孺是不的不走。今年的莊家都已經絕收了。家中顆粒無存。盜賊蜂起。她們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等下去只能靠這些救濟的稀粥苟延殘喘。但是萬一粥沒了呢?明年連種子都沒有。註定是要捱餓的。與其在這裡等著餓死。還不如到傳說中富庶的如同人間天堂的山東區尋一條活路。便是被賣了。總也是被賣到能吃飽飯的的方好一些!

一車車的糧食卸下來。在一個個的縣城周圍設立粥場。這些婦孺吃上一頓飯。然後就在板車、拖拉機甚至步行下到達西安。然後被安排著上了火車。千里迢迢的奔赴山東。這一去不知道此生還能不能回來。數以萬計的百姓生離死別。那種悲慘的場景。誰人能不落淚!

壯丁修路計劃。是的到了馮玉祥同意的。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順著災區發生的主要的方。兩條重要公路開始修建。一條是通往鳳翔、寶雞。準備連結甘肅天水的主要公路。另一條則是貫穿陝西南北。從西安到延安。再往北穿到綏德、米脂榆林。

第二零七章 分一杯羹

如此可算是陳曉奇出糧、馮玉祥修路,順便還給他解決了農田水利問題,好處淨給他佔了,這麼便宜的事情說出去誰信呢!

當然不信!馮玉祥才不相信這世上有人會這麼大公無私這麼關心別人地盤上的事情,如果說陳曉奇不是在圖謀他的大後方,還有什麼樣的企圖?

陳曉奇說得很坦率,馮老大的地盤上有他需要的大量礦產資源,其中包括最關鍵的石油煤炭。當然還有陳曉奇打死都不會說的,甘肅的鈾礦,內蒙的稀土,鐵礦,巨量的天然氣,以及其他的無可估量的礦產,整個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