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部分(3 / 4)

小說:諸夏 作者:鼕鼕

“獲得東南亞礦產工業基地之後,日本想不進取也不可能了!收拾完疫情的麻煩,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諸位,那該是我們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了!”陳曉奇將話題岔開,提出新的的議題。

參謀長李俊峰已經從德國回來,德國人的大兵團指揮作戰和空地一體閃擊戰戰法,以及德國的裝甲師戰法都給他和整個軍事觀察團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動輒百萬大軍規模的指揮作戰,中人是普遍缺乏的,別看以前的軍閥混戰多麼精彩激烈,論指揮水平,他們連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那些軍事大家都趕不上!在那個年代,如何指揮幾十萬大軍行進,特別是後期白起等人橫行大地攻城略地的颶風一般軍威,更是難以想象的。

現在有了電臺、話、無線電報甚至空中指揮中心,調動幾十萬大軍在廣闊的戰場上做軍團對戰,想起來固然令人熱血沸騰,但多兵種配合、多地域跨越的合成作戰能力可不是隨便就能想出來的,那需要去學習驗證。比較起來,上次的對日防禦戰,基本是20年前歐戰的翻版,實在算不得什麼。未來的先進戰法,還要向西方列強學習。當然了,戰略戰術,中國人自己足夠博大精深,能不能啃的動理解的透是另外一回事。

此時提到新的戰爭準備,點點頭說:“根據德事觀察團的總結成果,我們的反攻東北計劃和高原作戰計劃、西北進取計劃已經基本完成。相關的實兵演練將在明年春天換裝完畢後展開,預計到明年十月完成戰爭準備,擴軍計劃完成,預備役和武警部隊編成完成,後勤保障完成。具體方面有。”

武器大換1933年第一次定型、1935年第一次換裝後短短的六年時間裡,第二次進行大換裝。伴隨著工業生產力的全面提高升級,泛山東集團基本實現了工業技術的跨越,從原本的單一機床機械批次生產,向全面的機床機械設計研發生產過渡成功。現在新的加工中心、大型機床母床、大型流水線生產線、第一批數控機床等等都開始投入生產使用,在工業核心領域和技術上,已經徹底奠定了基礎。這個基礎,是連續二十年用數十億美金砸出來的,是數以十萬計的留學贊助行動集中爆發出來的成就。

現在的中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繼美國、德國之後界第三個實現了完全化工業核心體系建立的國家,就算英國、俄國和日本現在都不敢說已經做到這一點。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德國、美國,有每年生產130萬臺機床的能力,其中切削機床可以達到十四萬臺以上以隨時根據需要進行研發製造具體生產所需的機床種類。這種能力,俄國尚不具備,英國被落在後面,日本還沒完成工業化轉化,更沒有成套研發體系,法國也義大利不必說了。

國能夠實現這樣的跨越,一則是從一開始就吸收消化了德國1920年代之前機床技術的核心次在1929年得到了美國工業自動化核心領域的升級換代模式和建設方法,20年間輸送出去的數以十萬計的理工科人才,引進全世界的超過十萬美、德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猶太人,再加上從1925年開始的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從最早的掃盲班技工培訓現在遍及全部控制區一億人口基數內的無數學校,每年數十萬在校學生已經達到上千萬的技術工人,全部計劃性“生產”工業人才和技術工人的教育生產線。等等一切的持續二十年的投入換回今天這個足以自豪的成果。儘管目前生產能力只有德國和美國的五分之二強,卻有著極其強大的潛力。在需要的時候種擴充套件能力將爆發出可怕的成果!

現在,在1933年就定而不能裝備的很多武器開始大規模生產儲備,子彈生產線足以供應百萬大軍使用半自動步槍的大規模戰爭所需,一個武器工廠年產半自動步槍五十萬支;坦克生產線可以提供年產超萬輛“土狼…2主戰坦克的能力,有年產150萬輛的汽車生產線可以支撐需要,有年產超過一萬架主力戰機的生產能力。而在標誌性的造船業上面,整合中國總數四十四家大型造船廠,外加蘭芳共和國十七家造船廠的分段分工製造能力,可以在一年內生產四十條2萬噸級航空母艦!就算僅僅憑著中國沿海的這些造船廠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單論造船速度也絕對超過日本!現在,光是在山東沿岸船臺上和船塢中正在加班加點製造的“宋”級潛艇就有二十多條,並且還可以以每年三十條的速度批次製造。遊弋在中國沿岸和浩瀚大洋中的海狼已經有三十多條,在明年,它們將成為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海底殺手。十年練兵的成果,就在一朝呈現!

憋屈了二十年,報仇雪恨的時刻終於就要到了!二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現在,就要看那個決定性的時刻到來,還有半年時間!或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