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營作戰部去面見老蔣。
此時,蔣介石已經召集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與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加上宋美齡和一種黨國核心要人濟濟一堂,討論這一次的日軍求和問題。之所以搞得這麼興師動眾,是蔣委員長覺得,這一次極可能日本人要來真的了!
陳誠首先拜見蔣介石後,非常不解地問:“委員長!我軍眼看即將獲勝,一舉蕩平上海日寇可期,為何要在這個時候跟他們談判?這豈不是平白無故漲了他們的威風,突然浪費了數十萬兄弟們的愛國之心麼?”
陳誠骨子裡的話說不出來,他身為軍人,眼看就要鑄造一生中至為重要的軍事榮耀,卻在緊要關頭生生給掐掉了,這樣的結果放在誰身上也是受不了地!何況心高氣傲如他!
蔣介石並沒有因為他的話裡有怨憤之氣就擺出臉色,而是呵呵笑著對在場其他人說:“你看看,我就說辭修一定會這麼問,果然如此。也好,就藉著這個機會,我們好好的論道明白!”
何應欽笑道:“辭修不必焦躁,且聽委員長的高瞻遠矚之宏論。你自然就能清楚其中關竅所在!”
陳誠不冷不熱的應一聲,滿是疲憊地臉上很明顯帶有不耐不悅之色,很不情願的坐在自己位子上,將軍帽擺在臉前,兩眼盯著蔣介石看。
蔣介石並無不悅,安然坐在主位環視一圈,溫言說道:“諸位,今日叫大家來一起討論日軍求和地議題,其中重要性我要講一講。想必很多人都跟辭修想得一樣,是不是一定要對侵略我國的日本軍人趕盡殺絕,才能彰顯我們戰爭地勝利角色呢?我以為,不必!戰爭之目的,以贏得勝利為至上,日軍既已求和,則少耗費軍人生命,與國家財政資源,這是好事啊!”
陳誠聽得不大以為然,不過也沒有自作聰明地去打斷蔣介石的發言,他心中清楚得很,既然老蔣上來就擺明立場,這是絕對被辦法該變得事情。他只能聽著看,到底怎麼個解釋法。
蔣介石繼續說道:“相信也一定有人懷,此番是否又是日軍援兵之計?假借和談之名,行增兵之實,待到生力軍到來之後,再次發起攻擊?呵呵,這次,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透過多方面反饋意見我們可以清楚得知,這一場仗,日本人是打不下去了!若然再糾纏不休,他們就要破產!在我們億兆國民同心協力抗爭之下,日本人獲勝無望,要知難而退!”
他故意將話音拖得很長,何應欽頓時知機的接茬讚道:“這都要靠委員長的英明領導,才能令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各方力量同仇敵愾,才能一舉蕩平日寇兇頑侵犯,此乃百世難尋之偉大功績,當永載史冊,以供後人景仰!”
這馬屁似乎拍的比較舒坦,蔣介微笑點頭,呵呵笑著擺擺手說:“這個功勞就先不要表了!其實現在跟日軍停戰談判,對我們還是有很大好處的。不光日軍打不下去,便是我們也打不動了,若在持續一半個月,中央財政也要面臨破產的危機!到時候連買子彈地錢都拿不出來,這仗怎麼打?若是連陣亡將士的撫卹金都釋出下去,國人怎麼看?軍人的心也是要涼透的!”
“再者,這一場戰爭原本就不該打起來!若不是某些日軍地擅自胡為,加上我們有些人任性胡來,斷不至於將兩國矛盾激化到這般程度,說到底,都是誤會啊!雖說四十年前日本人打敗了大清國,可對我國黨而言,日本確實大有幫助的!從先總理開始到今日,中日關係始終是矛盾的!兩國之間,也是相互依存,衝突中蘊含著無法解脫的協同利益,爭鬥到現在,也該是一體解決的時候了!”
說到這裡,蔣介石有意的看了看陳誠。
陳誠見狀趕緊表態道:“我本人是絕對服從委員長您的命令。涉及中央大計的決策,我不會隨意摻假個人情緒。”
“嗯,很好!你能如此識大體,是黨國之幸運!”蔣介石滿意的點點頭說,“當然,此時停戰地好處還不止於此。透過三個多月來的艱苦戰鬥,我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不屈的精神和鬥志,也顯示出能夠遏制日本擴張稱霸之野心的能力。西方列強對我們的倚重必然要加強,則中央統一和強大的動力也必定要獲得極大提高!對於中國在世界地地位,是極為有利的!”
對此陳誠也聽得明白,一直以來,英美德等國都對中央口頭上表示出無數次的支援,但在實際上卻一直不夠爽快!特別是,中央被陳曉奇勢力從經濟、金融、軍事等各個方面不斷緊逼,搞得捉襟見肘進退兩難的時候,他們是光耍嘴皮子不幹實事,宋美齡多次到美國尋求支援,得到的東西都稀鬆,這一次,透過中日一場大戰,想必他們能夠體會到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