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說法,是根據陶菊隱所寫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蔡鍔從10月下旬開始就經常請病假不上班。然後藉著與小鳳仙乘車出遊的機會溜到東車站,而梁啟超早已派人在車站接應。蔡混在三等車廂裡,安然逃至天津。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版本,由於缺乏證據,均不足採信。
而以上三種出逃版本,或多或少都與小鳳仙有關,也比較接近歷史。那就是小鳳仙確實在出逃中起到了一定的“掩護”作用,但看整個事件的精心策劃及周密安排,估計是有更重要的人物在暗地裡幫忙,而不可能像後人演繹的那樣,全部功勞都歸於小鳳仙。
其實小鳳仙也沒有邀功,更沒有像賽金花那樣憑空演繹,她只是樸實地道出一個小女子曾經如何幫助一個大人物出逃的經過罷了。然而,不管革命黨人或蔡的友人等這些“綠葉”在出逃計劃中的貢獻如何大,世人更關注小鳳仙這朵“紅花”。因此,劉成禺在其《洪憲紀事詩》中才會採信流行的說法,饒有興趣地記錄道:“當關油壁掩羅裙,女俠誰知小鳳仙。緹騎九門搜尋遍,美人挾走蔡將軍。”
成功出逃的蔡將軍“以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組織 “護國軍”,通電全國,宣佈討袁,誓完成“再造民國”大業。然而,天妒英才,連日征戰,蔡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