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實用,課堂上講的東西,又幾乎都是昨天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拿到今天來講,總結經驗教訓。因此說,學生們今天在課堂上學的,明天就可直接運用於實踐中,這種活生生的“現身說法”的教學方法,其效率之高、效果之大也就顯而易見了。故黃埔軍校前幾期畢業生之所以能取得日後輝煌業績,無不與在校學習時培養的求實精神有關。

3.大綱合理安排課時,重視社會實踐,以達到學用結合的最終目的和培養目標。

大綱規定,政治大隊的培養目標,是軍隊中做政治工作的人才,如黨代表、政治指導員及政治部工作人員。授課時間,每週18次,每次70分鐘,全修業時間為8個月,分為3大段時間,迴圈式上課,共授課446次。軍官大隊的培養目標,是軍隊中的下級幹部人才,如部隊官長、官佐及各種服務人員。授課時間,每週6次,每次70分鐘,全修業時間為8個月,共授課148次。

政治大隊的講演課約佔總課時的二十分之一。討論30次,約佔總課

時的十四分之一。測驗12次,約佔總課時的三十七分之一。實習課(深

入社會調查)46次,約佔總課時的十分之一。綜上參加社會實踐共有88

次,與在課堂上聽課學理論的時間比例是1∶5。軍官大隊參加社會實踐

課共有38次,與在課堂上聽課學理論的時間比例是1∶4。僅由此比例數

政治部人員合影,前左三是聶榮臻。

字,足見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重視理論灌輸,更重視與實踐相結合的程度。

軍校辦學在社會,把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的峰巔之上。政治教育除正課外,大綱規定每期學生另安排有講演課22次,請當時的一些理論家、社會名流來校講演社會上正出現的思潮和爭論的問題,講軍校、軍人與當前社會的關係與歷史使命,講學生最關心的一些論題。讓學生直接參加革命實踐,辨別是非。正確與錯誤,落後與先進,學生們自有各自的見解和評說。

以俄為師,以爭主義之勝利(1)

有了政治教育方案、計劃及大綱,還不等於政治教育已具體實施,要把教學方針變為現實實踐,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之所以取得了顯著成就,除了有既定的政治教育方針及安排計劃外,還有一套具體實施政治教育的保障措施及方法和組織。

當時,國共兩黨的許多重要人物,無論是在軍校任職的,還是沒有任職的,對軍校的政治教育都十分重視。孫中山在開學演說中,明確地闡述了學習政治和研究革命理論的重要意義,指出:“如果沒有革命志氣,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滿清末年所練的新建陸軍,都有精良的長槍大炮,海軍有很堅固的戰艦和魚雷艇,卻總不能發揚革命事業。”他還著重講述了學習的方法,說:“要造就高深學問,是用什麼方法呢?造就高深學問的方法,不但是每日在課堂之內,要先學先生所教的學問,還要舉一反三,自己去推廣。在講堂之外,要須注重自修的功夫,把關於軍事學和革命道理的各種書籍及一切雜誌報章,都要參考研究。”孫中山非常關注黃埔軍校的健康發展,他在日理萬機之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位於軍校中心的“學海樓”小住。軍校本著他的要求,嚴格掌握“政治與軍事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方針,由環境設施到訓練內容都注重灌輸革命精神。

政治部秘書聶榮臻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始終十分重視,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恩來在主持軍校政治部工作時,更是特別強調軍隊進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軍隊政治工作,主要是進行政治教育。他希望全校學生要“努力研究主義”,“不要自高自大,要虛心求學,以達到學業成功,而實行革命。”周恩來除了親自講課、作報告之外,還邀請毛澤東、張太雷、蘇兆徵等人到軍校講演。課堂上,共產黨人是學生們的好老師;平時,他們又是學生們的好朋友。如“周恩來主任晚上找學生個別談話,不論共產黨員還是國民黨員都一樣找了談。”共產黨人那種平易近人的革命家風度和高尚的革命思想境界,深深打動著學生們的心,激勵著他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黃埔軍校建立時,“以俄為師”,在校中設立了專門政治機構及政工人員。軍校的一切命令,都由黨代表副署交校長執行,未經黨代表副署的命令完全無效。政治部負責全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是黨代表的參謀長,在特殊情況下,可代行黨代表職權。軍校學習列寧建立紅軍的經驗,建立黨代表和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