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1 / 4)

小說:帝國的榮耀 作者:指環王

≌�蠲揮械胤椒至魘�僂頡霸�用瘛�

經過一段時間的清剿,安南省反抗勢力和活動已經逐漸地減少和下降,不少原居民除了一部分被遷居占城之外,很大一部分以“逃難”的形式流入真臘和遢羅等國。使得現在安南省人口足足少了一半多。

現在安南省留下的百姓都是想老老實實過日子的人,既然他們已經成了大明的子民。官府也必須對他們的生活負責任,於是便以發展甘蔗種植業和製糖業為名開始向瓊州島、臺灣島、琉球島大批地移民。

製糖狹植和發展計劃已經經過數年的討論和醞釀,早就是非常成熟的,很多早期工作都已經開始了。

今天拿出來只是正式立項而已,所以很快便獲得了劉浩然的同意和學士會議的一致透過。根據劉浩然制定的律法,學士會議算是最高國事決策機構了,在該會議上以少數服從多數透過的政策方略經過劉浩然的批准,內閣和各省地方必須遵照執行。

接著學部尚書羅復仁提出了幾項議程。

首先第一項是正式確定拼音聲調等語言規則和標點符號等文字規。

拼音是大明學部和國史館一直非常重視的重點專案。原本中國有反切這個注音傳統方法,該法是後漢末年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原理的啟示而發明的。後來唐代時,僧人守溫取漢字為三十六聲母,宋人又以韻書的韻母字作為韻母。反切法益為精密,成為最通行的注音法。

但是反切法有很大侷限性,首先是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餘成分,在拼合時有一定障礙;其次是反切上下字可用的字過多,使用的人難於掌握;還有就是有些窄韻,不得不偶爾借用其他韻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準確的弊病。尤其是隨著歷史的發生,中國官話也是幾經變化,聲母和韻母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用當代音去讀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因此。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前非常簡單的反切法變得異常的複雜,連很多讀書人都學不懂,完全喪失了其原本的含義。

劉浩然當政以來。他一直希望完善拼音等一整套漢語注音規則,使得普通老百姓和小孩很容易就學會了識字,也可以因為有這麼一套標準的注音規則,使的“老外”也很容易學習漢語。

劉浩然小學時學的拼音是還記得,可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他所學的拼音是以普通話為主,也就是改良過的北京方言,與大明流行的官話相差甚遠。有個這個侷限,劉浩然就不好開金手指了,只能進行相應的指導。

根據劉浩然的指導,學部和國史館先就確定何種方言為官話進行了調查和研究。首先入選了是合肥方言,畢竟這是“帝王之鄉”有先天的優勢,但是合肥話流行區域過小,而且很多話語帶有的方特色,其它地方的人不知道什麼意思。接著入選的是淮西”口,因為這裡聚集了大明很大一部分重臣。可是經過討論旦“三薦陷不少。

最後國史館和學部選定了京師南京話。原本南京話主流是本地吳依之語,但是在後晉時期,皇室南渡,大批名士世家也隨之南下,在南京安居,帶來了當時的“官話”一洛陽話,經過上百年的融合發展,便形成了以洛陽話為主,摻雜了當地吳語的南京話。

而經過多年的戰亂和百姓遷徙,這時的中原話和北方話已經失去了四聲的入聲調,而南京話卻很好保留了。經過幾經討論,國史館和學部認為南京話有三大優勢: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話;保全漢語傳統的四聲。所以最後確定南京話為官話。

在發展注音方面,國史館和學部產生了分歧,國史館堅持使用反切法,而學部卻準備採取新法。

在國史館忙著改良反切法,學部找上了精通拉丁語的猶太和歐州傳教士。他們來到大明,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學習漢語,而在他們心目中,漢語的標準便是南京話。這些傳教士由於需要四處傳教,所以算得上是語言天才。幾年下來,很有些傳教士算是精通漢語了,一口南京官話比當地人說的還要“標準”這主要是他們用拉丁字母去註解每一個漢字。

相比國史館侷限於一國,學部的志向更加”遠大”它希望漢語拼音可以幫助其它國家的百姓學習漢語,從而將漢語推向全世界。因此,在前唐宋聲母、韻母的基礎上,學部組織人手與精通拉丁語和漢語的傳教士聯手。很快根據漢語的發音特點確定了二十三個母音和四十八個子音,分別表示漢語的聲母和韻母,其中母音就用二十三個拉丁字母表示,而四十八個子音則用拉丁字母的草體和變形來表示。

因為漢語是典型的聲調語言,而標準的南京話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