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2 / 4)

小說:帝國的榮耀 作者:指環王

臉笑容地拱手回禮,道,接著轉向劉浩然道:“陛下,臣告退!”

“嗯,你回去後用心去辦吧。”

“遵旨。小。胡惟庸後退到門口,然後拱手向張明善和羅貫中道:“兩位大人,胡某先行一步了。“張明善拱手但是目光卻像刀子一樣在胡惟庸身上颳了一下。劉浩然看在眼裡,心裡暗笑了一下。說到張明善和胡惟庸,兩人算是老相識了。

胡惟庸雖然能幹,有夫才,但是品行不算很好。在他當滁州知府到任江西省參政就手腳不乾淨。只是事情辦得滴水不漏,沒有留下一點破綻。張明善接到風聲去查過他幾次都無功而返。

後來隨著大明官員和司政福利待遇提高,享受到高薪養廉、豐厚的養老金、優先購股權等諸多的優待,胡惟庸手裡的合法收入漸漸多了起來,而且他明白,隨著自己官職高升,關注自己的人也越來越多,仕途也越來越需要小心經營了。犯不著像以前一樣為了蠅頭小利賭上大好的前途,於是便“金盆洗手。”這樣張明善是越找不到這位老相識的把

了。

“明善,貫中,都坐。都坐”。

“這次來有什麼事嗎?”

“回稟陛下,臣這次斗膽帶貫中賢侄來覲見陛下是有一件要事稟

“哦,何事?明善只管說來

“貫中是臣的好友興化子安先生施肇瑞的弟子,五年前他便將貫中託付與臣照顧。臣找楓林、鐵崖兩位先生,向他們舉薦了貫中。兩位先生對貫中頗為賞識,便舉薦他入了南京大學法科,三年學業有成,僥倖透過了司法考試,臣便擅權了一回,將其招入廉政公署。”

劉浩然微微點頭。看來張明善對羅貫中還挺照顧的,居然願意為了他去找朱升呵呵秦從龍兩位老先生,最後說動他們行使了絕不輕用的舉薦權。要知道能夠向南京大學等國學舉薦的人並不多,而朱升是劉浩然的老師,屬於帝師,秦從龍本來就是天下有數的名士,恭據按察院總使多年,所以才有那舉薦權。但是這舉薦是有名額限制的。每兩年只能舉薦一名,而且被舉薦之人與舉薦人息息相關,如果他被舉薦入學卻各科成績不及格無法畢業。那麼舉薦人就會失去舉薦資格,最重要的是落了個識人不明的臭名,丟了面子。

不過羅貫中看來也有些本事,;十多歲入南京大學攻號稱最難專業之一的法科,能夠在三年時間裡順利畢業,說明他夠用心也夠有毅力。而能夠透過司法考試,更能說明其能力。根據明歷五年劉浩然頌布的新律法,大明的科舉再一次進行了變革,在司政考試的基礎上多出了一個司法考試。司法考試是專門針對司法人員的“科舉”考試,但是面對的物件要窄很多。只有省立大學法科士才能參加。不分省考和國考,統一到南京、北京、東京三地考試,透過者便有資格當律師,優秀者可入廉政公署或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的助手一監察給事中。司法考試的設立,算是徹底打破了以往的科舉考試,因為劉浩然已經將自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改得面目全非。

而就在明歷五年開設司法考試的改革中,劉浩然也對司法機構進行了一次改革,使得都察院和按察院兩大機構更加完善,更具獨立性。先都察院主官左右都察御史沒有變,只是這副職由原來的左右副都御史改為五名副都御史,對下屬都察院機構的控制改為每位副都御史負責兩到三省事務,每三年便輪換一次。左都察御史負責總體協調和召開都御史會議,商議決定都察院重大事務,如對都察院督辦的重大案件的定性。而右都察御史是由法務部尚書擔任,所以他經常是列席會議,協調都察院與法務部的溝通,並不負責都察院的實際事務。

都察院下屬的各省級都察院機構改名為全察御史官署。主官兩人,左右金察御史,副職三人,副金察御史,分掌各府都察;府級都察院機構改名為巡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巡察御史,副職人兩人,副巡察御史,分掌各縣都察;縣級都察院機構改名為監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監察御史,副職一人,副監察御史,其餘監察給事中、巡察給事中、金察給事中、都察給事中相當於御史的助手和秘書,一個御史配置

人。

按察院設按察總使五人。相當於最高**官,省級為按察司,設按察使五人,府級設通判署。設通判:人,縣級設判官署,設判官三人。

按照規定,司法人員必須是先當律師滿三年。才有可能被省金察御史任命為監察御史,或者是當監察給事中兩年,有機會升任監察御史,然後巡察給事中,巡察御史這樣一級級升上去。或看到了巡察御史這個級別就有可能被任命為縣判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